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美轮美奂_李华东 著;吴聪 绘;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华东 著;吴聪 绘;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

内容节选

古建筑的“美丽说” 南方建筑通透轻盈,北方建筑厚重敦实;白族建筑清丽淡雅,藏族建筑浓烈艳丽;秦汉建筑质朴刚健,宋代建筑端庄飘逸……可以说,是自然、民族和时代,共同织就了五彩斑斓的古建筑图景。 现在,相信你已经感受到古建筑的美了。但这种感受好像还很模糊,很难清晰地将它们描述出来。别着急,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们会一点一滴、抽丝剥茧地去发现古建筑的美。到时候,你就知道它们到底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了!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到至善至美的古建筑世界里一探究竟吧! 返璞归真的素颜之美 刚出生时的你一定是素颜,也是妈妈心中最可爱的样子。建筑的“素颜”,就是材料天然的本色。土就是土,木就是木,石就是石,竹就是竹。把它们的美真实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古建筑所崇尚的“素颜之美”。 为了将古建筑的“素颜之美”展现得酣畅淋漓,古代工匠发展出许多加工、组合的技巧,比如刨光原木凸显木材的自然纹理,劈竹成篾(miè)编织精美的图案,夯(hāng)土为墙留下版筑的痕迹…… 随着时光流逝,木梁渐渐弯曲,粉墙变得斑驳,门环有了锈迹……“素颜之美”中便会增添几分沧桑的韵味,而中国人很懂得欣赏这种美。 融于环境的自然之美 面对大自然,中国古人始终是谦逊平和的,建筑也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从选址开始,人们会遵循因山就势、沿坡随河、高低错落的原则,然后就地取材,用本土的材料建造融于本土环境的房屋。建筑的色彩、街巷的宽窄、房屋的高低,都会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建筑能够默默地融入山水林木之中。 若即若离的距离之美 中国古人在欣赏青山绿水时,要么是行在山道上,要么是坐在景亭中,与欣赏对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很早就将“距离产生美”的理念融入了建筑。 不仅人与自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便在一家之中,中国古人也会通过前院后院、正房厢房、座次东西等空间的划分,来确立家庭成员间的地位和距离。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因为距离产生的美呢? 严谨有序之美 为什么皇帝的住宅称“宫”,王侯将相的称“府”,普通官员士绅的称“宅”,而老百姓的就只能称为“家”呢?其中的缘故与古代的礼制有关。 中国古代建筑是非常讲“礼”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得符合“礼”。不同等级城市的规模、布局、城墙高度、城门数量、道路宽度等,不同身份人家住宅的大小、开间数量、屋顶形式、装饰纹样等,都要“合礼”“合规”才行。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在古代,只有王侯贵族府第的大门才能漆成红色。久而久之,“朱门”便成了贵族阶层的代名词。 潇洒、活泼的浪漫之美 虽然古建筑基本上被礼制束缚得规规矩矩,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整体面貌,反而在严肃端庄中透露着一股子潇洒、活泼的鲜活劲。尤其是那些身处偏远之地的民居,因为地域、文化、主人家财力、地形、个人喜好等不同,建筑更加灵活自由,形态千变万化,装饰丰富多彩,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活泼可爱的部分。 理性和浪漫交织之美 建筑设计不是纯粹的浪漫艺术,它需要理性的技术才能建造起来,并满足一定的功能需要。 来看看广东潮州八景之一“湘桥春涨”所在的广济桥。这座桥设计的非常科学,同时又充满了浪漫的美学追求。由于外接澎湃的海潮、内迎汹涌的江流,所以当地人建造了巨大的桥墩,以对抗浪的冲击。但是密集的大桥墩非常不利于泄洪,所以人们在桥梁中段建了一座长约98米、由18艘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发洪水时打开浮桥就能迅速泄洪。 刚柔相济的线条之美 你瞧,古建筑的柱、梁、枋、椽,分明就是一根根利落的直线;而那微微起翘的屋脊、翘向天空的檐角,又处处彰显着曲线的柔和。这些曲曲直直的线条,刚柔相济,共同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线条之美。 要想形成檐角的优雅曲线,工匠们需要进行复杂的设计和精密的施工,才能把这么多根不同形状的椽子完美地、牢固地组装起来,非常辛苦,不过很值得,不是吗?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色彩之美 勾勒好古建筑的线条,下面就该“上色”啦! 北方冬季万物凋零,建筑就多选用鲜明艳丽的色彩,以减弱冬日冷清肃杀的气氛;而江南四季常青,生机勃勃,因此就选用相对素淡的色彩,形成秀丽清雅的格调。中国古代工匠根据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的等级、用途,大胆又慎重地调配出最适合的颜色,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色彩之美。 你知道为什么皇帝喜欢黄色吗?因为“五行”之中,中央属“土”,而土是黄色的。所以在古代,明黄色是皇家专用色,紫禁城上覆盖着的琉璃瓦,多数都是黄色的。中国人又赋予红色崇高、庄严的文化性格,所以大面积宫墙、柱子、门窗都漆成朱红色。蓝天、绿树、黄瓦、红墙……各种色彩巧妙运用,成功渲染出紫禁城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 幽幽暗暗的别样之美 古建筑的房间,就算是在豪门大宅甚至皇宫里的,处处都亮堂的真不算多。在层层的深院中,出檐深远的屋顶遮蔽下,暗色的木板墙、细密的花窗格、朦胧的窗户纸……一点儿一点儿地减少......

  1. 信息
  2. 出版委员会
  3. 作者简介
  4. 读懂古建筑理解中国智慧
  5. 第一部分 至善至美的境界
  6. 风景,因建筑而更高妙
  7. 古建筑的“美丽说”
  8. 聆听古建筑的乐章
  9. 第二部分 滋养心灵之美
  10. 建筑之美,美在人心
  11. 在建筑的滋养下生活
  12. 精神有故乡,心灵不流浪
  13. 阅读小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