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与案例评注:婚姻家庭编(2024年版)_杨立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立新

内容节选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千零四十条 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条文释义】 本条是对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之调整范围的规定。 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调整的范围是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规定的是亲属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以及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身份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 婚姻家庭编在习惯上称为亲属法。形式上的亲属法,是指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编;实质上的亲属法,是指一切规定亲属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规定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从亲属法规定的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角度观察,亲属法还有下面的含义。狭义的亲属法,仅指规定亲属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以及亲属之间的身份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即纯亲属法。而既规定亲属之间的身份权利义务关系,又规定亲属之间的财产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为广义亲属法,又称亲属财产法。我国的亲属法既规定亲属之间的身份关系,也规定亲属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不是在物权法中规定,属于后一种立法例。 婚姻家庭编的特征如下: 第一,婚姻家庭编是规范亲属之间身份关系的法律。婚姻家庭编与人格权编、物权编和合同编都属于民法,但婚姻家庭编所规范的法律关系是配偶、亲子以及其他近亲属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属身份地位的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亲属身份关系,是配偶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近亲属之间关系的发生、变更以及消灭的民事法律关系。婚姻家庭编以其所调整的亲属之间的法律关系为特点,区别于人格权编、物权编和合同编等。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编著:《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14页。 第二,婚姻家庭编是具有习俗性和伦理性的法律。与其他民法部门法相比较,婚姻家庭编更多的是各国自己的固有规则。自然人的夫妻、亲子等亲属身份关系,都受其所处国家的环境、风俗、人情、习惯的影响,各有其传统。所以,亲属之间的法律关系多随习俗而定,法律规定应当遵循具体国情,不能违背民俗,因而婚姻家庭编具有习俗性。同时,亲属身份关系的伦理色彩极为浓厚,无论何种亲属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都须在必要的伦理范围之内,亲属上的权利必须与义务密切结合,体现纲常伦理,不能只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可以说,在婚姻家庭领域的“理”,首先应当考虑到的是“伦理”,其次才是“法理”。 因此,婚姻家庭编的规范必须合于伦理的要求,伦理性具有特别的必要性。 第三,婚姻家庭编是具有亲属团体性的法律。亲属身份关系具有团体性。这种团体性是基于自然的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亲属身份关系是以夫妻、亲子、其他近亲属的超越个人而结合的亲属团体,在其间固定亲属的身份地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对这种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就是承认亲属的团体性,维护其团体性,故亲属法更注重团体关系,重点考虑家庭全体成员的利害祸福,具有强烈的团体性,个人主义色彩较为淡薄。 第四,婚姻家庭编是强行法、普通法。婚姻家庭编的基本内容是强行法,表现在亲属身份的法律要件以及所生的法律效力,都为定型的、强制性的,如结婚确系个人自由,但一经结婚,其效力即按照法律规定发生。婚姻家庭编也有任意性规定,如结婚选择财产制,就依照当事人的意愿而定。婚姻家庭编对于全体自然人而言,除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规定变通办法之外,其他地区一律适用,因此是普通法。 民法典编纂完成之前,我国的婚姻法通常被认为是单独的部门法,之后有婚姻法回归民法典的意向,民法典将其编入分则中,使之成为民法典分则的一编,回归民法典体系之中。 婚姻家庭编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是:(1)婚姻家庭编调整的亲属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亲属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切特征。(2)婚姻家庭编调整的亲属身份关系是人身法律关系。民法分为人法和财产法,亲属身份关系属于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相对应,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因而亲属身份关系是人法的范畴,而不属于财产法。(3)婚姻家庭编调整的亲属法律关系是身份法律关系,而不是人格法律关系,是不同的亲属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人法中的亲属身份法律关系。 【案例评注】审理法院: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法院,案号为 (2021)渝0110民初5987号。除单独说明外,本书案例皆取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公开来源,以下不再提示。 李甲与李某婚姻家庭纠纷案 李乙系原告李甲亲生儿子,李甲与李某系同村村民。李乙出生后,李甲便同意将李乙的户口登记在李某户籍内,载明李某与李乙系父子关系,但并未在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李乙出生至今,实际上一直随亲生母亲生活,被告李某并未实际抚养。2021年4月21日,某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通过分析现有资料和DNA检测,支持李甲为李乙的生物学母亲。原告诉称:李乙在出生后即由被告收养,并经有关部门登记上......

  1. 信息
  2. 第二版修订说明
  3. 前言
  4. 第一章 一般规定
  5. 第二章 结婚
  6. 第三章 家庭关系
  7. 第四章 离婚
  8. 第五章 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