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与亲社会行为_魏真瑜 著;边慧敏 主编;彭华民 执行主编;邓湘树 副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魏真瑜 著;边慧敏 主编;彭华民 执行主编;邓湘树 副主编
内容节选
第一节实验操作 一、实验对象 通过在学校论坛上进行有偿招募的方式,我们一共招募了30名被试,皆为在校非心理学、非经济学专业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年龄控制在18-25岁。所有被试皆为右利手,口头报告没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疾病史,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颜色识别障碍,实验前未接触过相关实验材料。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向被试详细地介绍了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确认被试知情后,由被试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实验结束后,我们支付了被试适当报酬。本研究中,所有的实验程序与处理都通过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学术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决策部分采用改编版的独裁者博弈范式(Zaki and Mitchell,2010)。实验采用事件相关设计,实验设计为两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一为分配方案类型:利他分配方案与利己分配方案;自变量二为团体选择类型:利他、利己、无信息。正式实验包含3个部分,每个部分为40个试次,因此实验共有120个试次。每个试次的持续时间平均为13秒。其中,利他分配方案与利己分配方案各50个。在每一个试次中,一方的金额首先从0元至3元之间随机抽取一个数字,而后另一方的金额就根据来自比例清单中的某一个比例数值确定。例如,被试方分得金额为1元,比例为2∶1,那么同伴获得的金额则是0.5元。在每一轮试次中,不论是被试还是同伴,获得的金额都不超过9元。利己方案中的比例为3∶1、2∶1、3∶2、4∶3、5∶4;利他方案中的比例为1∶3、1∶2、2∶3、3∶4、4∶5;1∶1比例则为平分分配方案。实验中,利他方案与利己方案所使用的金额列表如表9-1所示(只选取部分)。 表9-1 分配方案示例 方案配比利己方案利他方案 自己/对方4.54/2.272.26/4.52 自己/对方2.28/1.141.7/3.41 自己/对方7.01/2.341.59/4.78 自己/对方2.77/1.852.8/8.41 自己/对方4.18/2.791.41/4.22 自己/对方3.66/2.441.01/3.03 自己/对方3.3/1.650.77/1.03 除了利他分配方案与利己分配方案,还有5个纯零分配方案(既双方名下金额皆为0元),5个纯利他分配方案(既被试名下金额为0元,对方名下有一定金额),5个纯利己分配方案(既被试名下有一定金额,对方名下金额为0元),5个平分分配方案(既双方名下金额相同)。这20个分配方案并不纳入最后的数据分析中,只是为了保持实验设计与独裁者博弈设计具有相似性。 同组其他成员的选择以数字方式呈现于屏幕下方的四个正方框中。数字1表示该成员选择自己获得金钱,数字2表示该成员选择同伴获得金额。实验中,被试可以看到四名成员的选择。在利他分配方案中,1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3或4个成员选择自己获得金额;1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3或4个成员选择对方获得金额;15个试次中,团体内其他成员的选择则无显示(用“×”替代),为基线水平;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两名成员选择自己获得金额(不纳入数据分析中,仅用于保证被试相信其他四名成员的选择信息是真实的)。同样,在利己分配方案中,1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3或4个成员选择自己获得金额;1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3或4个成员选择对方获得金额;15个试次中,团体内其他成员的选择则无显示(用“×”替代),为基线水平;5个试次中,团体内有两名成员选择自己获得金额。在正式实验前,被试将完成5次练习实验。练习实验中的方案为纯零分配方案,并且成员的选择为屏蔽状态。 实验逻辑如表9-2所示。当分配方案为利他型,团体选择为利他型时,属于利他—公正情境。当决策类型为利他型、团体选择为利己型时,属于利己—不公正情境。当决策类型为利己型、团体选择为利他型时,属于利他—不公正情境。当决策类型为利己型、团体选择为利己型时,则属于利己—公正情境。在这四种情境中,利己—不公正情境为优势不平等情境,利他—不公正情境则为劣势不平等情境(Zaki and Mitchell,2010)。 表9-2 实验逻辑表 利他方案利己方案 利他型团体选择利他一公正利他一不公正(劣势不平等) 利己型团体选择利己一不公正(优势不平等)利己一公正 三、实验程序 我们使用E-prime程序来记录刺激的呈现及被试的反应时、选择。刺激背景呈现为黑色。首先,屏幕呈现一个十字注视点“+”,持续时间为2-4秒的随机呈现。注视点消失后,屏幕呈现分配方案,持续时间为2秒。之后,屏幕呈现一个十字注视点“+”,持续时间为1-2秒的随机呈现。注视点呈现结束后,方案的正下方呈现其他四位被试的选择,持续时间为2秒。呈现结束后,屏幕中央继续呈现十字注视点“+”,持续时间为1-2秒的随机呈现。注视点呈现结束后,分配方案再次呈现,方案中央附有一个红色问号,该决策界面持续时间为2秒。被试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做出选择——......
- 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篇 研究背景
- 第一章 从众
- 第一节 从众的定义
- 第二节 从众的分类及其内部动机
- 第三节 从众的影响因素
- 第四节 从众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二章 亲社会行为
-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的模型
- 第四节 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
- 第五节 亲社会行为的人生发展路径
- 第三章 博弈中的亲社会行为
- 第一节 囚徒困境博弈
- 第二节 最后通牒博弈
- 第三节 信任博弈
- 第四节 独裁者博弈
- 第五节 第三方惩罚博弈
- 第六节 公共品博弈
- 第四章 亲社会行为相关个体特质 ——社会价值取向与人际信任水平
- 第一节 社会价值取向的定义
- 第二节 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
- 第三节 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四节 人际信任的定义
- 第五节 人际信任水平的测量
- 第六节 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研究
- 第五章 亲社会从众效应
- 第六章 本研究的思路与意义
- 第二篇 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
- 第七章 公平偏好从众行为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八章 博弈中的信任从众行为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九章 博弈中的利他从众行为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三篇 亲社会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十章 公平偏好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采集
- 第三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十一章 信任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采集
- 第三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十二章 利他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采集
- 第三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四篇 亲社会从众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 第十三章 社会价值取向对信任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十四章 社会价值取向对利他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十五章 人际信任水平对信任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十六章 人际信任水平对利他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一节 实验操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五篇 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十七章 总讨论与未来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