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国两千年_龙登高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龙登高

内容节选

第八章宋代城乡市场网络 中唐以来,中国城市市场发生的深刻革命,至宋代基本完成,从此开启了城市市场的新纪元。其空间布局发生了根本改变,市场交易从固定的商业区“市”,渗透到了居民区“坊”,渗透到了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之外。由于城内商业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出现了侵街占岸的现象,并且形成了一些新的热闹街市。市区扩展,便利了商人、市民、农民的交易。附郭草市的发育,使之与城内市场的区别逐渐消失,并且被纳入城市建制之中。不少草市,改变了以乡、都、里为体系的乡村管辖制度,并入以坊、厢管辖的城市体系。在大中城市,卫星市镇得到了较大发展。 宋代东南地区形成了“府州市场”网络,府州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较强,府州城市的人口比例、城郭规模与县治相差悬殊。府州城市具有足够的凝聚力与辐射力,将下属各级中心地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州城市之下是县镇。新兴的镇与县城的经济腹地各不相属,镇一般位于县治30里以外之处。县、镇在政府的各项经济措施中往往并提。它们成为沟通城乡市场的中介。网络的底层,则由众多的集市、村市、墟市等构成,是农户生产物直接交换的场所。 第一节 农户的市场取向 宋代农村市场,农户的商品供给与消费需求有较明显的增加。个体性综合型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物品种的增多,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小农家庭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供给与市场活动增加,商品性生产比重上升,同时向市场提出了更多的商品性消费需求。由于个体小农交易的细碎性与间隙性,流动商贩应运而生,他们肩挑货担,沿村叫卖,逐户交易。货郎的周期性流转,反映了农民不时的细碎交换需要,进而形成了周期性交易形式——定期集市。作为农民群聚交易实现各自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的场所,定期集市逐渐兴起。农村市场的发育促进了乡村中心地的兴起,经济型市镇的初兴成为宋代异乎往代的重要历史现象。市镇成为城乡经济联系的中介,城市市场获得了发展的新动力。 一、农产品商品化的扩大 宋代小农家庭,在户等体制中就是指第三等以下的主户和客户,绝大多数是自耕农、半自耕农和租佃地主或官府土地的佃农。他们约占宋代总户数的90%。每户平均所能拥有或租佃的耕地,各地不一。大致说来,第三等户以百亩为上限,第四等户占田三五十亩,户数最多的第五等户占田一二十亩,只有几亩薄田者也不乏其人,其中不少家庭也需要佃耕,故史籍中或亦以佃户言之。客户,以分成或定额租的形式租佃土地进行独立经营,其个体经营受地主干预不多,除了夔州路等少数地区外,客户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宋代个体小农的数量与家庭产业结构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突出。从战国时期开始,流通已成为农民再生产的必要环节。两宋时期,市场关系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成为小农家庭解决其内在矛盾——具体劳动及生产环节的个体性与劳动对象及劳动范围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个体性综合型生产力至宋代已近成熟。曲辕犁耕作时深浅宽窄运用自如,在许多地区取代直辕犁,对于改造低洼地、垦辟荒田,可谓得心应手。尤其在南方,这种一牛一犁的犁耕方式被运用于水田耕作,非常适宜小规模的个体生产。缺乏耕牛的农户,则由踏犁、铁搭代替。虽然不如牛耕效率高,但毕竟比过去镢耕进步了不少,农民借此能因陋就简地独立完成个体经营。铁搭是一种钢刃熟铁农具,用于犁耕之外,还可用于耙镢中耕,显然是一种多用途的综合型农具。人力水车多为踏车,可充分利用辅助劳动力操作汲水,家庭劳动力得到了高度的综合利用。生产工具的进步,连同宋代引人注目的水利建设与农田改造所带来的土地资源改善,使得江南圩田、山区梯田、沿海涂田不断被开发,精耕细作得到强化。 图8-1 南宋绍兴耕织图 作物品种的增加,优良品种的引入,也是农业革命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交趾引种的占城稻,开创了我国水稻种植的新局面。真宗时,占城稻,即籼稻,自岭南向岭北引种,迅速推广。《宋史·食货志》说,占城稻“不择地而生”,耐旱、高产、早熟,它的普遍推广,改变了“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的状况。两浙出现了再熟稻,在福建,水稻复种则已出现。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207页。 淮河以北,水稻种植多呈点状、线状分布于低洼地区及河湖周围,尤以汴河两岸最为集中。 真宗诏令将北方粟、麦、黍、豆等旱粮作物向南方推广,以防水旱。南宋北人大量南迁,进一步刺激了旱作物种植在南方的扩大。南宋的不少地区,稻麦复种的两熟制已经流行,北人南迁是小麦种植南移的重要促进因素,农民种植小麦必然大量销入市场,故有“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之说。 在此基础上,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稳步上升。商品粮数量增长之大,体现在宋代商品粮市场的较大发展变化之中。宋代商品粮的流通,冲破了战国秦汉以来“千里不贩籴”的古谚。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粮远距离贸易,突破了地区丰歉调剂的格局,而在一些稳......

  1. 信息
  2. 第一篇 中国市场的滥觞与初兴
  3. 第一章 市场的历史起点:农村公社市场
  4. 第二章 中国市场的初兴:战国秦汉时期
  5. 第三章 西汉盛期以后市场的变化
  6. 第二篇 中国市场的曲折发展:3—9世纪(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土地私有制下的市场
  8. 第五章 隋唐市场的复苏
  9.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城市市场
  10.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货币流通的曲折演进
  11. 第三篇 中国市场的再度兴盛:10—14世纪(五代两宋金元时期)
  12. 第八章 宋代城乡市场网络
  13. 第九章 城镇市场体系
  14. 第十章 宋代文化娱乐市场与服务业
  15. 第十一章 宋代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
  16. 第十二章 货币流通与商人资本
  17. 第四篇 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明清时期)
  18. 第十三章 明清市场主体与消费需求的变化
  19. 第十四章 地权交易与要素市场
  20. 第十五章 商人资本与商帮网络
  21. 第十六章 劳动力市场、企业与市场网络
  22. 第十七章 明清全国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