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_杨天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天真

内容节选

纠结 因为选择困难,我错过了太多好机会 婷婷最近房租到期,准备换个房子住。 中介问她:“第一套房子您觉得怎么样?” 婷婷回答:“那套房子离公司近,我每天都能多睡一个多小时呢,可就是装修太旧了。” “那第二套呢?” “这套装修还是蛮新的,就是面积有点儿太小了。” “第三套的面积会大一些,您看看这套怎么样?” “这套好是好,租金又太贵了……” “那最后那一套呢?” “最后那套是和房东一起住的,让我觉得自己在寄人篱下,肯定住得不自在。” 中介为难地说:“符合您要求的房子都带您看过一遍了,现在是租房旺季,您需要尽快做出决定。” 婷婷纠结来纠结去,就拖到了不得不搬家的时候。她给中介打电话想再看看房,中介却在电话里告诉她:“不好意思,您犹豫得太久了,那四套房子都已经租出去了。” “为什么我做个决定这么难啊!”婷婷心想。 生活中每个人每一天都在面临大大小小的抉择时刻,故事中的婷婷在面对多个选项的时候,因为想要获得最优解而难以做出决定,好像选择了这一个就意味着失去了另一个,而现实情况是根本就不存在最优解,也几乎不可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让自己陷入纠结的泥潭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抉择”,又因为迟迟做不了决定而导致最终做了无用功。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的留言,有的朋友在找工作的时候对公司要求非常高,希望薪酬水平高、同事关系和谐、晋升环境公平、工作地点离家近,其中任何一项令他不满,他就不会入职,纠结的结果就是拖延,拖到最后“空窗”了一年,积蓄差不多花完了,被迫去了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公司。 要知道,尽善尽美根本不是人生常态。很多人在纠结中持续内耗,就是因为目标设定跟实际情况偏离太远。 究竟是什么让你“选择困难” 想要在多个选项之中做出取舍或者决定,必经的两步就是判断和决策。判断是个过程,你通过它形成看法,得出结论,对事件做出评估;决策是在各个预备项之间做出选择,接受某一或某些结果,并且拒绝另外一些选择。 当然,你的判断或决策过程可能并不如理想中那样理性,当认为自己必然面临这样的局面的时候,你就会纠结。 “选择困难症”背后的真正原因,有三个。 第一,你害怕承担后果。 人一旦预料到自己未来可能会后悔,做决策的时候就会更加慎重,因此会花费更多时间去收集信息。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相应的风险,害怕承担做出错误选择后会对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人之常情。但事实是,容易纠结的人无论选哪一项都会后悔,因为他们总是把焦点放在这个选项的负面影响上,进而再去拿这些负面影响对比自己放弃的选项的积极面。因为内心不够坚定,也自然没有力量去对抗做出选择后可能会面临的新问题,所以采用“逃避”的机制,迟迟不做出决定,用拖延和纠结来掩盖自己内心真正的答案。 第二,你可能是个“利益最大化者”,而非“知足者”。 这两个词语我是从《心理学与生活》上看到的。通俗来讲,知足者在购物时会一直逛,直到找到特别吸引自己的那个东西,它不一定是最好最贵的,但对自己来说是足够的;利益最大化者则是在做出选择之后继续逛一圈,然后说服自己买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利益最大化者通常会更在意事情的结果是否会让自己后悔,也自然会加重做决策时的心理负担。 第三,也是最底层的问题,就是价值体系不清晰。 认知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的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提出,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人们会倾向于找到“足够好”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足够好”的行动路线。容易纠结的人往往对自身及外界情况了解得不透彻,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思维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在思考时出现盲区,所以很难客观分辨出哪一个选择对自己更有价值。 一个价值体系混乱(或者说根本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的人在遇到需要做决策的事情时,往往无法区分轻重缓急。找不到重点,自然就会纠结。 那么,如何让选择变得更容易 第一,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与其解决实际问题,不如先解决价值体系问题。搞清楚就目标而言,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能妥协的是什么,设置高点和底线,然后再将选项逐一排序。如果你连这个也无法独立做到,就要学会求助。最好的方式是向认知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求助,找一个自己信任的、有条理有逻辑的人来帮忙,梳理清楚问题的轻重缓急,一旦梳理出来了,答案基本上就有了。 比如在婷婷选房子这件事情上,问题的本质无非是租金、居住条件、通勤距离这几项里哪个是自己最在意的。居住环境好、距离公司近的房子可能价格偏贵,性价比高的房子可能通勤时间长,所以问题的本质并不是哪个房子更好,而是这些要素中哪一个是她更看重的。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关于自己价值体系的问题——什么对自己更重要。犹豫不决的人往往没有深度思考过这些问题,只停留于问题表面。当自己可以梳理清楚这些关键问题,或者身边有人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把这些有价值的......

  1. 信息
  2. 推荐序
  3. 我的浪漫主义朋友
  4. 杨·福尔摩斯
  5. 心态影响每一秒输出
  6. 自序
  7. 上瘾 能让人上瘾的,都是坏东西吗
  8. 好胜 不要让“想赢”变成伤害彼此的武器
  9. 从众 随大溜会让人变得平庸吗
  10. 钝感力 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让我陷入自我怀疑
  11. 共情 共情并不等于同情
  12. 嫉妒 希望朋友好,又不希望他比我好,如何直视这种嫉妒
  13. 偏心偏爱 明明我做得比他好,为什么他们偏爱他
  14. 宽容 你以为的宽容,实际上可能是纵容
  15. 贪婪 “见好就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好难
  16. 虚伪 别做个虚伪的好人
  17. 自卑 逃避与人交流,社交恐惧症该如何自处
  18. 纠结 因为选择困难,我错过了太多好机会
  19. 偏见 别执着于纠正别人的偏见
  20. 做事鲁莽 为什么我总是好心办坏事
  21. 多嘴 经常说漏嘴,我为什么不长记性
  22. 爱 略显沉重的爱,该如何回应
  23. 操纵 守护好你的自信与边界
  24. 爱管闲事 无法专注的人更爱管闲事
  25. 瓶颈 原地扑腾,难以突破,处于瓶颈期的我该怎么办
  26. 画饼 我努力工作等升职,领导却只会画大饼
  27. 轻言放弃者 因为害怕做不好,我不敢开始
  28. 相互指责 为什么被甩锅的总是我
  29. 安全感 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是我太“作”了吗
  30. 节制 自律不是每天五公里
  31. 功利 功利交友,最后竹篮打水
  32. 虚荣 太爱面子,有错吗
  33. 三分钟热度 做什么事情都没常性,就注定失败吗
  34. 因素 成事的重要特质
  35. 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我越讨好别人,越难获得认可
  36. 从零开始
  37.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