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养育:家长不焦躁,孩子不厌学_刘玉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刘玉新

内容节选

08利用代币奖励法培养孩子习惯 Case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在学校表现一般,成绩中等。他的主要问题是回家时表现太差了,他妈妈说,看着孩子写作业,心脏病都能急出来。在咨询中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写作业速度很慢,还爱做事拖延,经常磨蹭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家长陪伴、提醒无济于事。写作业时他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个厕所,从厕所出来又拿起手机玩;现在开始在学校不想听讲,在家不愿意写作业。家长担心再这么下去,这孩子就废掉了。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孩子。 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但经常会发现孩子根本不配合。有些家长也想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习惯,制订了计划,但是孩子没兴趣,中途耍赖,家长无法做到有效的监控,慢慢地也放弃了,计划自然夭折了。 下面给大家介绍心理学中的代币奖励法助力家长培养孩子的习惯。 什么是代币? 代币就是一种虚拟货币,不是真实的货币,却具有货币的功能。孩子获得一定数量代币之后,可以从家长那里换取他喜欢的东西。当然代币越多,孩子可以换取的东西越有价值。 什么是代币奖励法? 通俗地讲,就是将代币作为一种手段,家庭内部人为地设计一种奖励办法,把奖励的结果用虚拟的货币来量化。按照亲子之间协商的规则,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代币,让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奖励在量上的变化,以此激励孩子将优秀的行为与做法坚持下来,从而形成稳定的、有利于学习与成长的习惯。 代币奖励法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如何操作才有效? 我们以管理时间的习惯养成为例,上一节提到,它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与孩子一起制订计划,第二步是陪伴孩子执行计划,第三步是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 在陪伴与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和谐的场面:孩子坚持不住了、厌烦了,家长仅有的耐心也达到了极限。那么如何防止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出现呢?这就要充分利用好第三个步骤——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利用奖励制度稳定孩子的心态和行为。 我们知道,奖励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单纯的、长期的物质奖励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不恰当的价值观——只将目光盯在奖励的物品上,而忽视了做这件事情的目标与意义。单纯的精神鼓励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仅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对于同样的鼓励话语,孩子听多了会慢慢地厌倦,话语也就失去激励的作用。心理学中的代币奖励法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反馈可以依照表3-1进行细化。 每个家庭都可以参照上面的格式画一张计划执行与监督表。当然,在利用代币奖励法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坚持协商原则。假期时间管理的计划必须是家长与孩子协商确定的,家长不能强制执行,更不能一厢情愿;完成任务之后的奖励也是协商确定的,备注内的累计奖励也要协商确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坚持。 第二,坚持适度性原则。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务、做出一定的行为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种奖励必须与行为的难度相适应。难度高的行为获得的奖励可以大一些,难度低的行为获得的奖励要小一些,需要说明的是,所制订计划中任务的难易程度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认定,采用何种代币奖励的方法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当然,如果孩子对奖励的要求过高,做一点儿小事就要求过高的奖励,家长也都全盘接受,这反倒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三,坚持适度惩罚的原则。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需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扣除一些代币,这样才能对孩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正确的奖励行为会使孩子的优秀行为保留下来,正确的惩罚行为会使孩子知道不良行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让孩子成为一个尊重规则的人。 表3-1 计划执行与监督表 第四,坚持奖励与说解相结合。很多家长,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说明情况,直接打或直接骂,孩子经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在代币奖励执行的过程中,每执行一次奖励都必须进行一次说解。家长要告诉孩子,家长奖励的不是孩子所做事情的结果,而是他在做事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让孩子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有意义感与价值感。有些孩子在家长的说解下,会更加清晰地理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坚持下去,增加成就感、荣誉感与幸福感,有的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因此,如果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有不足的话,可以提醒他并与他进行探讨。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样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代币奖励是一种外部奖励,外部奖励并不能变成孩子的内部驱动力。如果想让代币奖励法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家长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把第四点做好。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所获得的奖励是对自己付出、努力与坚持意志的肯定。逐渐地,孩子做事与执行计划不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自信、自尊和价值感,那么此时,外部驱动力就变成了孩子成长的内部驱动力。 当然,教育不仅是科学与坚持,......

  1. 信息
  2. 自序 育人者需育心
  3. 观念篇 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
  4. 01 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
  5. 02 坚持刺猬理念
  6. 03 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7. 04 走出家庭精神内耗,摆脱“白熊效应”
  8. 05 终结负能量影响
  9. 06 走出焦虑与疲惫,避免“野马效应”
  10. 07 三种误导孩子一生的不合理观念
  11. 08 “双标”行为要不得
  12. 09 如何做一个温和坚定、会示弱的家长
  13. 乐学篇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14. 01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15. 02 如何让孩子不厌学
  16. 03 远离功利心,理性看待成绩
  17. 04 从外部驱动力的作用看激励效果
  18. 05 不要盲目给孩子加压
  19. 06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20. 07 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孩子潜能
  21. 08 家长越用力,孩子越没兴趣、没动力
  22. 好学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3. 01 提升心理弹性,适应新阶段
  24. 02 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适应新改变
  25. 03 家长应如何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26. 04 及时调整,缓解学习疲劳
  27. 05 科学用脑,高效学习
  28. 06 正确引导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
  29. 07 利用假期培养“神兽”学习好习惯
  30. 08 利用代币奖励法培养孩子习惯
  31. 09 孩子粗心大意怎么办
  32. 环境篇 营造滋养型家庭
  33. 01 小心完美和控制让孩子“窒息”
  34. 02 放手而不放任,疼爱而不溺爱
  35. 03 避免冷漠造成孩子一生“爱失能”
  36. 04 父亲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37. 05 “别人家的父母”四大共性
  38. 06 适度关注更松弛
  39. 07 成长环境差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0. 08 四步突破原生家庭的影响
  41. 善学篇 让孩子自主、自律、自信
  42. 01 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43. 02 让孩子自信的八个建议
  44. 03 延迟满足与孩子的自制力培养
  45. 04 两步解决孩子玩手机问题
  46. 05 学会“三个一”,孩子马上行动起来
  47. 06 让孩子减少拖延的三个方法
  48. 07 三招培养专注力
  49. 08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50. 备考篇 以开放接纳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51. 01 两招避免关键考试“拉垮”
  52. 02 应对学习与考前焦虑的三种理智做法
  53. 03 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如何应对
  54. 04 指导孩子应对考前焦虑的四个实用技术
  55. 05 警惕“心理饱和”现象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56. 06 如何应对考试中出现的“舌尖”现象
  57. 07 如何更合理地调整中高考前作息时间
  58. 08 家长的接纳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助力
  59. 后记 只有家长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6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