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_【英】约翰·布罗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英】约翰·布罗

内容节选

第12章圣经与历史:上帝的子民 圣经、受圣经启示与古典时代的历史写作,三者之间有着许多差异。前者的历史作品并非利用公余之暇进行的文学活动,也不受古典修辞规则的约束。虽然圣经兼具神话与史诗的庄严与崇高,以及狂喜的歌曲与个人的哀叹,但它也经常是素朴的与世俗的:人性(或神性)事物似乎与其不相违背。尽管经常出现显赫的祭司与族长、国王与先知,圣经的核心其实关切着某民族——以色列子民——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民族在时间流转中的盛衰荣枯;宗教与历史紧密交织,因为上帝并非首要地是有永恒本质的神祇,而是历史的推动者。上帝无所不在的样貌完全不同于古典史学虔敬描述的命运、正义与天堂意志。 希伯来历史持续地受到神意的指引;它的写作甚至早于基督教,被视为受到直接神启,因此这当中没有对权威著作的比较,或尝试对彼此冲突的权威作品进行调和,也没有怀疑的表示或对探究的自豪:权威就是上帝自己。尽管圣经呈现了罪与报应周而复始的模式,其连同赎罪构成了圣经的整体模式,但圣经本质上仍是线型且具有方向的:较罗马崛起(与衰落)的主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圣经有开始(亚当、挪亚以及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以《启示录》作为结束,而《启示录》的内容已预示于基督徒所称的旧约中。因此,圣经有开始也有结束:罪与之后的最后审判,而有些人可以得到救赎。在开始与结束之间,由作为中介的基督道成肉身将两者予以逻辑地与历史地联结起来,从八世纪开始,基督道成肉身就成了纪年的枢纽时刻:没有原罪,就没有历史。 摩西五经(Pentateuch),希伯来圣经的前五卷,描述大约公元前两千年末期的事件,而其写作的时间则在公元前一千年上半叶;它于公元前一千年下半叶集结成书,成为我们今日看到的圣经正典,然而这些作品在当时未能影响犹太人以外的文化,直到基督教出现才有所改变。公元前二世纪,圣经在亚历山大译成希腊文,又称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由七十二名译者译成),主要供犹太流亡者阅读,外界对此书仍兴趣缺乏。基督教时代初期亚历山大的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以及公元一世纪的约瑟夫斯,两人向异教世界详细解说圣经,但他们的影响仅限于基督徒而未及于异教徒。随着基督教地位的巩固,圣哲罗姆(St Jerome,约 340—420)提供的权威拉丁文译本,又称武加大译本(Vulgate),也广泛在中古时代流通。 希伯来圣经被视为一个整体,基督徒视其为旧约,它具有相当的异质性,包含了上古时代各种文学文类:创始神话、民族史诗、智慧文学、谱系与列王名单、诗歌与祈祷文、律法与详细仪式规定、预言与神明发怒的持续警告(通常以象征的方式表达),不过当中没有希腊化世界著名的神谕遗址。希伯来圣经也有一些篇章带有“政治史”内容,特别是《撒母耳记》、《列王纪》与《历代志》。不过从比较宽广的角度来看,希伯来圣经也具有非凡的叙事连贯性,它呈现人类命运与随后上帝选民的观点,从创世到人类因亚当的罪被逐出伊甸园,以及大洪水之后人类因挪亚而得以重生;之后是上帝的应许之地与对亚伯拉罕的祝福,这点可以从上帝将他从埃及俘囚中救出得到明证;之后是犹太人在伟大领袖摩西带领下穿越荒野的旅程,上帝借由摩西之手将律法交给了犹太人。犹太人征服并且定居于应许之地,也就是迦南地。这一切全被描述成与史诗交融的创始神话。随后几卷出现明显的转折,犹太人从神权变成了王权,并且与邻近民族发生冲突,其过程类似于罗马为了生存而战并且征服了意大利中部,然而异族通婚与同化却成了犹太人的威胁而非成就,因为它们破坏犹太人的一神信仰。犹太人再度逾越律法规范,此时他们的行径毋宁是上帝降下洪水前的尘世居民;他们遭受第二次流亡,这次是在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命令下前往巴比伦;耶路撒冷的圣殿,犹太人崇拜耶和华的中心,遭到摧毁。犹太人结束流亡或“俘囚”,返回故乡并且重建圣殿,这些是出自波斯王居鲁士的决定,他的帝国继承了巴比伦,《但以理书》曾经预言(不过是伪造的)此事的发生。 主题的统一性,其主角是以色列子民,神圣指挥者是耶和华,此无疑是审慎编辑与拣选的产物,尽管有时会以部分代表整体,而重要事件则象征性地予以放大或简化。第一次俘囚的埃及法老与《出埃及记》,可惜未能在埃及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但亚述与波斯国王如尼布甲尼撒、居鲁士与大流士却出现在《历代志下》的末尾以及《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与《但以理书》里,希伯来历史于是整合到公元前七、前六世纪美索不达米亚世界的既有历史之中,甚至于可以确定其发生年代。在《撒母耳记》、《列王纪》与《历代志》里,我们看到小规模的近东诸王与祭司的历史,他们在耶和华的介入与主导意志下,被赋予了世界历史的意义。圣经的叙述方式就当时而言已算高度成熟,在圣经叙事中,出现了生动描绘的政治行动者、宫廷阴谋与王朝斗争,以及无数次的战争(描述得较不仔细,因为耶和华的意向......

  1. 信息
  2. 致谢
  3. 前言 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
  4. 序篇 保存记录与留下记述:埃及与巴比伦
  5. 第一部 希腊
  6. 第1章 希罗多德:波斯入侵与史家的任务
  7. 第2章 修昔底德:城邦——权力的运用与滥用
  8. 第3章 亚洲的希腊人
  9. 第二部 罗马
  10. 第4章 波里比阿:普世历史、实用历史与罗马的兴起
  11. 第5章 萨拉斯特:一座待价而沽的城市
  12. 第6章 李维:罗马建城以来
  13. 第7章 内战与通往专制政治之路
  14. 第8章 塔西佗:“人适合为奴”
  15. 第9章 行省的视角:约瑟夫斯论犹太人的叛乱
  16. 第10章 阿米亚诺斯·马塞利努斯:最后一位异教徒史家
  17. 第11章 上古史学的一般特征
  18. 第三部 基督教世界
  19. 第12章 圣经与历史:上帝的子民
  20. 第13章 攸西比乌斯:正教的形成与教会的胜利
  21. 第14章 图尔的格里高利:国王、主教与其他
  22. 第15章 比德:英格兰教会与英格兰人
  23. 第四部 世俗史的复兴
  24. 第16章 年鉴、编年史与历史
  25. 第17章 十字军历史与骑士历史
  26. 第18章 从城市编年史到人文主义历史
  27. 第五部 研究过去
  28. 第19章 古物研究、法律史与封建制度的发现
  29. 第20章 克拉伦登的《叛乱史》:特定人士一意孤行的结果
  30. 第21章 哲学性的历史
  31. 第22章 革命:英格兰与法国
  32. 第23章 历史是自由的故事:立宪自由与个人自治
  33. 第24章 新世界:美洲经验
  34. 第25章 专业共识:德国的影响
  35. 第26章 二十世纪
  36. 参考书目
  37. 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