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学研究(第十卷)_黄希庭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黄希庭 主编
内容节选
疫情心理专题本文受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YJAZH103)和2019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ZX2019111109)的资助。“忍与仁”行事风格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基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 通讯作者:尹可丽,云南师范大学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 李茜 尹可丽 朱 林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自编的“忍与仁”行事风格问卷和非常时期情绪问卷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基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大学生的“忍与仁”行事风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及情绪灾难感和情绪幸福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生命意义感与忍得分呈正相关,与仁得分也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情绪灾难感和情绪幸福感在忍、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忍与仁”行事风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受情绪灾难感和情绪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 “忍与仁”行事风格 生命意义感 情绪灾难感 情绪幸福感 一 前言 生命意义问题是个体人生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在生命特定的时间里感受到的特定意义(Frankl,1963)。生命意义不仅能够持续预测心理健康,并且其实现程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Arslan,Akçan,Hilal et al.,200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一特定的应激环境,可能会激发具有不同行事风格的个体重构生命意义感。 行事风格是中国大七人格中的一个维度,它反映的是个体的行事方式和态度(王登峰,崔红,2005)。忍和仁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人心理结构而表现出来的行事风格。大量研究表明忍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沙莲香,1989;宋天天,2009;亚瑟·亨·斯密,2010),它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忍是德行,是智慧,也是福气(姜永志,张海钟,2010a),是自我的一种心理素质和个体应对冲突的重要行为反应方式(姜永志,张海钟,2010b)。仁是中国人的一种人格结构(杨波,2005),是由多种美德组成的儒家完美人格和理想人格,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刘立夫,刘雨田,2020;齐瑞霞,2002)。人格影响着个体对生命意义感的体验,并且可以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研究表明,人格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命意义感(周芳洁,范宁,王运彩,2015),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相关(董泽松,祁慧,2014)。 个体情绪与生命意义感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积极情绪较高的个体通常也更容易体会到更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赵娜,马敏,辛自强,2017)。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积极情绪能显著地提高个体的生命意义感体验(Lambert,Stillman,Hicks et al.,2013)。消极情绪与生命意义感寻求之间呈现负相关(Updegraff,Silver,& Holman 2008),消极情绪会进一步损害个体的生命意义感(van den Bos,2009)。Boyraz和Efstathiou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预测生命意义感和创伤后成长,但消极情绪不能预测,且不具有中介作用(Boyraz & Efstathiou,2011)。可见目前关于消极情绪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在人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方面,有研究认为人格特质与情绪之间存在相关,积极情绪与外向性的人格特征相关,而消极情绪则与神经质人格特征相关(黄金花,苗元江,陈浩彬,2008)。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人们对环境的评价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由某一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念等所决定的(乔建中,2003)。该理论认为情绪的反应和表达具有社会伦理意义,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情绪反应是个体价值观、文化信念立场的表达。根据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在尚忍和仁的行事风格之下,中国人是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特定环境中通过情绪来建构生命意义感的。 综上可见,生命意义感会受到个体的行事风格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采用“忍与仁”的行事风格应对了无数的历史危机,达到了自己与外界、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体既会因体验到灾难感受而产生消极情绪,也会因隔离使家人有更多的共处时间而产生幸福情绪。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建立如下假设模型(见图1)。本研究拟从中国人应对危机的文化传统出发,基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探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大学生是否表现出“忍与仁”的行事风格,并考察这一行事风格会通过哪种情绪体验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图1 “忍与仁”行事风格影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机制假设模型 二......
- 信息
- 本期文章
- 主办单位简介
- 卷首语 心理学服务社会的第三条路径
-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个体诚信缺失分析及社区诚信建设的路径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川渝公职人员心理健康及服务需求的现状与对策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负性情绪的减缓发展:控制策略的调节作用
- “忍与仁”行事风格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基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云南省公众恐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民时间态度、焦虑和风险感知的关系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学生的居家状态及家长的影响研究
- 叙事疗法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 公众共赢观的结构探索
- 精准帮扶背景下城市低保青少年家庭的困境与抗逆力
- 大学生亲社会倾向、网络道德情感、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
- 虚拟社区中他人群体身份对利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