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觉我能懂:用共情的力量理解他人,疗愈自己_【美】海伦·里斯;莉斯·内伯伦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海伦·里斯;莉斯·内伯伦特
内容节选
第5章扩大共情圈 在1968年4月5日,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孟菲斯市被暗杀之后的第二天,艾奥瓦州赖斯维尔市的一位名叫简·艾略特(Jane Elliott)的三年级年轻教师问她的学生,是否想要了解种族主义是什么。学生们都点头。于是她着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她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眼睛的颜色——蓝色还是棕色——进行了区分。第一天,蓝眼睛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待遇,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吃午餐和休息,还拥有其他特权。蓝眼睛的孩子坐在教室前排,而棕眼睛的孩子坐在教室后排。 为了更简单地区分不同的组,棕眼睛的孩子被要求戴上建筑用纸制成的臂章,他们不能和蓝眼睛的孩子喝来自同样饮水机的水,也不能和蓝眼睛的孩子一起玩耍,还被告知蓝眼睛的孩子高人一等,而棕眼睛的孩子低人一等。刚开始时,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反抗,但被艾略特老师一点点地说服了,即蓝眼睛的孩子更加出众。 “拥有蓝眼睛的人在这个房间里是更优秀的。”艾略特老师说,“他们更加干净,也更加聪明。” 很快,蓝眼睛的孩子适应了他们更“优越”的身份,他们费尽心思地展示这一点,用专横、残酷的手段对待拥有较深色眼睛的同伴。棕色眼睛的孩子则用逃避的方式面对,比如在休息时封闭自我,在测试时表现更逊色,尽管他们在之前相似的测试中表现得很好。 第二周,这个实验发生了逆转。棕眼睛的孩子将臂章戴在了蓝眼睛孩子身上。然而这次,艾略特老师要求现在“身份更优越”的孩子(棕眼睛的孩子)对待现在“身份较低”的孩子(蓝眼睛的孩子)不要那么苛刻。 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以强烈的情绪感受到,被以无法控制的先天身体特征来区分,并由此知道自己是高等还是低等的是什么感觉。孩子们感受到并表现出因种族主义而产生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他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在受到偏爱的内群体和不受待见的外群体中的感觉。对于居住在艾奥瓦州的一个小镇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十分有冲击力的一课。 在艾略特开始教孩子们“什么是歧视”的同时,她也教孩子们学习共情。现在孩子们懂得因某些特质让他们成为身份较低的外群体时感觉如何——感觉并不好。 艾略特的种族实验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部名为《风暴之眼》的纪录片中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她在电影里重复了这次实验,之后甚至出现在《今夜秀》中。她继续开拓多元化培训的新领域,自那时起,她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对最初的实验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广受赞誉。直到今天,她仍在做着其有意义的工作,帮助人们从本质上理解歧视的基本体验。 内群体与外群体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参加上述的眼睛颜色实验,但很有可能多多少少直接经历过由于我们从属于或被分配到的群体而造成的歧视。虽然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自己了解成为外群体的失败者的感觉,但与那些真正被压迫的少数群体或受到责难的社会阶层相比,我们大多数人肯定不会真正了解这种感觉。我们沉浸在生活中,主要从我们所属的那个群体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正如我们说的那样,你不太可能对那些不属于你理所当然选择的内群体的人产生共情。当你们拥有相同的肤色、相同的文化、相同的国籍,当你们信仰相同的宗教,来自相同的群体、团队或任何你可以确认的组织时,你会有熟悉的联结感。你之所以会寻找这些纽带般的关系,是因为它已经经过数个世纪的演变,牢固地镶嵌到了你的大脑中,这样才给人以安全感和舒适感。 例如,当人们被要求评价某人谈论约会经历时的想法时,他们倾向于给予同一种族的人很高的评价。华裔美国人与其他华裔美国人有着更紧密的心理上的联系,墨西哥裔、非洲裔和欧洲裔美国人也一样。正如该研究表明的那样,那些有着相似的经历、教育和价值观的人,在认知和情感上的相互共情会更加自然。因为这些人更容易“读懂对方的思想”,然后与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感觉相关联。基于原来的认知和偏好,我们不会自动将仇恨归于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宗派或氏族的成员。原来的认知和偏好的确会使我们不太可能对不能快速辨别的人们的困境产生共情,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被感知的;如果缺少与该团体或个人相关的亲身经历,我们也不太可能会产生共情。 缺乏经验以及要与那些不像你的人建立密切联系,可能是你无法对遥远国家的战争和动乱场面产生情感联系的部分原因。如果你在新闻网站上点击发生在中东的此类场景,而你从未见过来自该地区的人,那么你可能不会有所触动。但是,如果你恰好与某个叙利亚、巴勒斯坦或以色列人关系亲近,那么这些场景很可能会触动你的心弦。 这种分裂是永无止境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如你驾驶汽车的车型,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造成明显的隔阂。研究显示相比于经济节约型的车,昂贵车辆的驾驶员在十字路口截断其他驾驶员去路的频率更高。高档汽车的驾驶员不为人行横道的行人让行的频率也比低成本汽车的驾驶员更高。为什么较富有的人在道路上行驶如此无所顾忌?研究者推测,这些情况可归结为富人的财富、权力和一种内在的自我认知,即与其他人相比,他们自觉更应该占据马......
- 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深入剖析共情
- 第1章 我们共通的心智能力
- 第2章 共情的三个部分
- 第3章 何时共情?何时无法共情?
- 第4章 共情的七要素E.M.P.A.T.H.Y.
- 第5章 扩大共情圈
- 第二部分 共情重塑生活
- 第6章 育儿中的共情
- 第7章 学校教育中的共情
- 第8章 数字时代的共情
- 第9章 共情、艺术和文学
- 第10章 共情领导力
- 第11章 深入唤醒对更多人的共情
- 第12章 自我共情
- 致谢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