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艺术:意识科学基础理论_李剑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剑锋
内容节选
第四章意识科学的普遍性理论 “任何属性都只能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或配对。当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那么它将没有任何属性而变得不可描述。因为若有属性,它必然是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或配对,但现在已没有其他系统,因为它已经包含了所有。” “维根特根斯坦说: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关键是如何‘沉默’,沉默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而如何沉默是解决‘困难问题’的关键。” ——摘自笔者微博@复旦李剑锋-意识科学 本章的理论是意识科学最底层、最基础的理论,它指出了意识跟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物理逻辑关系,这个理论实用性不强,但它却给出了意识较为精确的理论定义,为我们思考意识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理论工具,也为后面两个理论提供了基础。同时它从数学和物理层面较为精确地定义了什么是物理属性,什么是体验属性。本章主要从数学物理层面为解决意识科学第一大困境提供了理论手段,即提供了描述不可结构化的意识体验的数学工具。 由于本章理论难度较大,因此,4.1节首先会较通俗地对整个理论进行概括,虽然笔者想努力做到尽量通俗易懂,但仍需读者认真研读方能真正把握整个理论的思想;4.2节讨论此理论所依赖的哲学原则;4.3节讨论为什么笔者倾向于认为无背景时空,以及该问题与意识研究的关联;4.4节至4.6节真正给出理论详细的数学描述;4.7节给出一个基于该理论的计算机模拟。 本章内容主要摘自笔者发表于NeuroQuantology杂志上的三篇论文[1]。但要注意虽然彭罗斯等人也在此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它真不是个好杂志;之所以发表在此杂志上,主要是因为目前几乎找不到接受纯理论分析的与意识相关的杂志。 4.1 无时空量子观测者理论的简介 本章给出的无时空的量子意识理论是一个退得较后的理论,或较基础的理论。 由于此理论较抽象,故这一小节先用较通俗的语言对该理论做些简单梳理。 在做简单梳理之前,先得指出本书的“无时空量子意识理论”与普通的量子意识理论有根本差别,不然读者易误认为本书的理论是彭罗斯的意识理论的一个发展。 一、意识产生的途径完全不同。普通的量子意识理论通常会认为大脑里存在大规模的量子纠缠现象,当量子态坍塌时,意识就产生了。而笔者认为量子态坍塌只是个物理过程,不能产生意识本身,解释意识必须说明意识体验的来源;当然,量子态坍塌跟自由意志有着密切联系(见第六章)。本书第五章的理论也用到了量子纠缠,但其并不直接产生意识本身:量子效应只是用于稳定某种内在自由度极大的基本粒子,然后再用基本粒子的内在属性产生意识体验,因此量子效应在本书的理论中只起辅助作用。 二、使用量子力学的方式不同。之前的量子意识理论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解释意识现象。而本书理论将意识或观测者真正考虑进来,试图重塑量子力学的基础,并不是用量子力学解释意识这么简单。当然,目前我们重塑量子力学基础的努力还没有成功,但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 三、理论的核心部分完全不同。普通的量子意识理论的核心基本就是量子力学理论本身。虽然本书理论有量子这个词眼,但它并不是这个理论的核心,量子力学在这只充当语言叙述工具,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它处(见附录一和附录五)。 事实上,无论之前的量子意识理论、信息整合理论、克里克的意识理论还是全局工作站理论都没能真正解决困难问题,或没有阐述清楚意识体验具体来源何处。而笔者坚持认为没能直接面对困难问题的意识理论并不是真正的意识理论。据此,故这些理论都算不上真正的意识理论。 笔者认为之前的理论没能真正揭开意识的神秘面纱的真正原因在于,当试图阐明某个事物如何产生时,不能在它已经存在的情境下去探求答案,而应该在它产生之前探求答案。其实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然,是不是应该研究小孩或婴儿的意识体验产生的过程呢。这仍然不可行,因为此过程仍然是其他意识主体体验到的一个事件,此时,意识体验仍然是存在的,笔者的意思要退回至完全无任何意识体验的情境中去。 因此,构建此意识理论时,笔者希望退得后面一点,把意识也包含进来研究,然后再通过分裂此系统把意识还原出来,从还原过程中找到意识产生之法则。 但如此便会出现需要自己将自己拎起来之困境,或是朴素集合论[2]面对的困境。因为,此时系统之外已经没有任何系统,没有任何观察者。 朴素集合论发现,试图讨论包含所有事物的系统将会出现悖论,因此后来的ZFC公理系统禁止出现包含所有集合的集合。但在意识科学里似乎又要求这么做,方能退得足够后。 后来,笔者从罗素对物理哲学的论述和中国道家学说[3]中得到启发。罗素认为物理学只能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4],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根据这些启发,可重新定义性质或属性。笔者提出用属性公理来定义属性(也可参见下一节的讨论)。 系统的属性只能是系统与系统间的关系或配对[5],不能是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或......
- 信息
- 文前辅文
- 前言
- 第一章 意识科学导论
- 第二章 意识科学的第一大困境
- 第三章 意识科学的第二大困境
- 第四章 意识科学的普遍性理论
- 第五章 大脑的基本物理模型
- 第六章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
- 第七章 可证伪的理论预测
- 附录一 意识科学基本定律
- 附录二 意识的定义
- 附录三 存在的定义
- 附录四 数学公理化、集合论与素数分布
- 附录五 研究意识的现象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