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为什么痛?_【法】伊娃·易洛思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法】伊娃·易洛思

内容节选

从认同阶层到认同自我 1897年,有两本求偶忠告类书籍问世了;汉弗莱女士写了两本书:《男性礼仪》和《女性礼仪》。书中的建议林林总总,囊括了中产阶层求偶过程中所需的有关阶层和性别规范的指南:男士应有的举止和仪态,与女士一起上街该如何行走,在引见男士之前是否应先引见女士,是否应提供阳伞给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士,女士在场时是否应避免抽烟,协助女士登上马车时应伸出哪只手(右手还是左手),还有在餐厅付账发现钱不够时应如何为自己脱困。给女性的建议则包含一些训诫,如何保持泰然自若,如何在谈话中穿插一些笑声(尽管不可太大声),如何优雅地骑自行车,招待宾客时应奉上什么食物酒水,桌上应布置什么花,以及应在什么时候行礼等等。L.Boltanski和L.Thévenot,《辩护:价值经济学》(On Justification:Economies of Worth)(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1991])。 那个时期有许多忠告建议类书籍——假如不是占书籍大多数的话——关注浪漫爱情领域针对性别和阶层设立的规矩;因为他们着眼的目标是求偶成功,而求偶能否成功一般取决于是否有能力采纳教养良好的中产阶层的规范准则。这些书籍提供了如何获得认同的礼仪,授予这种认同的前提是,一个人能表现和展示一系列行动者们该做和不该做的,其主要目的是向本人同一阶层及对方同一阶层确认其阶层身份和性别身份。反过来,如果要为对方的自我带来荣耀,可以发出信号承认和确认自己及对方的社会阶层和性别。冒犯他人就等于社会学家吕克·博尔坦斯基(LUC BOLTANSKI)所说的冒犯门楣,即冒犯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和社会量表上的排行。 J.Browne,《约会傻瓜书》(Dating for Dummies)(New York:Wiley Publishing,2006)。J.Gray,《约会男女》(Mars and Venus on a Date)(New York:HarperCollins,1997)。N.C.Warren,《约会对象……还是灵魂伴侣?如何通过两次以下约会了解他是否值得继续交往》(Date...or Soul Mate?How to Know If Someone Is Worth Pursuing in Two Dates or Less)(Nashville:Thomas Nelson Publishers,2002)。 到了当代,关于约会方面的自助书内容上更是五花八门。《约会傻瓜书》(DATING FOR DUMMIES) 的第一章标题为“我是谁?”,另外还有一些小标题,诸如“如何变得自信”及“了解什么令你心动”;《约会男女》(MARS AND VENUS ON A DATE) 一书里面包含一些章节标题如“男女欲望动力学”,“男人需要肯定,女人需要爱慕”,还有“不确定性”;另一书《约会对象……还是灵魂伴侣?》 包含如下一些章节,“了解你自己”,和“情感健康的巨大影响”。在这些当代建议手册中,种种求偶建议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它不再指向(中产阶层的)礼仪举止合度,甚至不再指向很重规矩的性爱和性别举止,而更侧重于自我;这一自我概念脱离了等级观念,而交给内在和情感来定义。更准确地说,不论男女性,这些关于求偶的现代讨论全围绕着同一论点:一个人的价值是否要通过适当的认同礼仪被他人所授予。 以下有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自《约会男女》一书:Gray,《约会男女》(Mars and Venus on a Date),第179页。 男人的自信心令他冒着可能被拒绝的风险向一名女子索取电话号码,这在女子心中产生被人心仪的感觉并令她感到安心。当她考虑他的请求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他,他的自信心提高了。正像他的主动令她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她的接受在他内心激发出更大的自信心。(加以强调) Warren,《约会对象……还是灵魂伴侣?》(Date...or Soul Mate?),第xviii页。E.S.Person,《爱情梦与命中注定的邂逅:浪漫激情的力量》(Dreams of Love and Fateful Encounters:The Power of Romantic Passion)(New York:Norton Company,1988),第38页。 在这里,阶层和性别界线显然烟消云散了。相反,在这里人的自我必须得到妥善的照顾,而且自我“被本质化”,所以自我独立于此人的社会阶层而存在。当代人的价值感存在于自我之内。畅销书《约会对象……还是灵魂伴侣?》一书的作者进一步指出:“事实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感觉良好,因此若我们在某个特定的人身边感觉特别好,我们就会神奇地看到这个人对我们变得多么重要多么有吸引力;反之亦然。” 认同的礼仪在这里必须先肯定自我的“本质......

  1. 信息
  2. 致谢
  3. 第一章 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4. 何谓现代性?
  5. 现代性中的爱情,爱情的现代性面貌
  6. 为什么社会学当前且将来都是必要的?
  7. 社会学与精神痛苦
  8. 第二章 爱情大转型,或婚姻市场兴起
  9. 品格与爱情选择的道德环境
  10. 结论
  11. 第三章 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12. 从女性情感内敛到男性情感离断
  13. 男子气概与承诺消亡
  14. 女性专一型策略的动态
  15. 享乐主义型承诺恐惧症
  16. 意志丧失型承诺恐惧症
  17. 浪漫爱情选择的全新架构,或称意志的解体
  18. 恪守诺言与现代性中的选择架构
  19. 性的丰裕性与情感不平等
  20. 结论
  21. 第四章 对认同的需索:爱情与自我脆弱性
  22. 为何爱情如此美好?
  23. 从认同阶层到认同自我
  24. 现代性中的认同与本体不安全感
  25. 认同对自主性
  26. 从自爱到自责
  27. 自责的道德结构
  28. 结论
  29. 第五章 爱情、理性、反讽
  30. 迷魅的爱情
  31. 变爱情为科学
  32. 政治解放之为理性化
  33. 选择的技术
  34. 性本能,反讽
  35. 结论
  36. 第六章 从浪漫幻想到失望
  37. 想象,爱情
  38. 虚构的情感
  39. 失望之为文化实践
  40. 想象与互联网
  41. 自成目的的欲望
  42. 结论
  43. 第七章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