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青春版)_余光中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余光中

内容节选

中国人在美国 ——序於梨华的《会场现形记》 中国人在美国,似乎可以分成三大类型。第一型,认为那里是天国,到了那里,就是真的“到了”,既然到了,当然就不走了。对于他们,美国是一枝无刺的玫瑰。 第二型,认为美国是地狱,中国才是天堂。认为美国科学虽然发达,道德却已沦丧。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赖在地狱里,不回天堂来呢?啊啊不然,他们并不喜欢那里,他们在那里,好把地狱的种种惨状不时指给天堂里的人看,使天堂里的人知道满足。“东跑西跑,还是我家最好。”这一型的中国人,根据他们的描写,美国是一枝有刺无花的玫瑰。 第三型,认为那里既非天堂,也非地狱。两者皆非,两者皆是,但又不是人间。人间,在远远的中国,越来越不现实了。他们的“现实”,是纽约、芝加哥,或是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但是那样的现实,倒有点像梦幻,像一个睁眼的梦。美国,是一丛玫瑰,有花也有刺,也许刺比花多,而他们,在理论上说来,只是过路的蜜蜂。他们在那里徘徊,又像在寻找什么,又像在逃避什么,漫长的岁月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不知道究竟要过渡到哪里去。 这倒令我想起希腊的英雄尤利西斯来了。尤利西斯本来是要回家的,半路上遇见女妖塞壬,不让他回去。意志薄弱的同伴,在塞壬的妖术下,一个个变成了猪。尤利西斯茫然四顾,何处,何处是先知泰瑞夏斯? 留学生的文学,事实上就是尤利西斯的文学,去冥府,去异城访问泰瑞夏斯的文学。只要你不甘沦为塞壬之豕,迟早你会去找泰瑞夏斯。台湾旅美的作家,应该有自命泰瑞夏斯的雄心。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文学,恐怕是《西游记》了吧。那里面也有一只猪,那只猪也最能反映人的弱点,富于“人性”。“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刻画留学生最生动的小说,是《围城》。那里面也有好几只猪,以教授的姿态出现,不过那时候的留学生回国的多,并不真正留下来。近二十多年来,从台湾去美国的留学生,名副其实“留”了下来,于是,留学生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於梨华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於梨华是当代最负盛名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她旅美将近二十年,一直创作不辍,且能益臻成熟,这是旅居海外的大多数中国作家办不到的。她在下笔之际常带一股豪气,和一种身在海外心存故国的充沛的民族感。在女作家之中,她是少数能免于脂粉气和闺怨腔中的一位。她虽然已经成名,但是在近作之中,仍能不断尝试创新。《会场现形记》是她伸向“新儒林外史”的一项试探,也是她从感伤走向讽刺的一个突破。《儿戏》是表现大孩子对性的好奇与试误,有一点“新红楼梦”的味道。於梨华一向着意表现人性的弱点,她的女主角从《等》到《变》,从《柳家庄上》到《一桩意外事》——在情欲上常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这毋宁是更接近人性常态的。这种探索虽与所谓黄色有别,却往往为她招来一些逾乎批评的攻讦。 “文如其人”,用在梨华的身上,有相当的真实性。梨华本人,在洋溢的女性之中,透出一股开朗而豪爽之气,纯真而率直,使人乐于亲近。英文所谓“disarming”(解人之防,赢人之心),正是梨华给人的感觉。这种可亲的气质,反映在她的作品里,便是感情充沛,文字稠密,一气呵成。偶尔失却控制,也会造成“流露”过分的情形。这情形在她早期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了解小说艺术深如梨华,当然熟知“understatement”的功用,何用我来赘言? 於梨华小说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题材的开拓。梨华的名字和留学生是不可分的,她笔下的“无根的一代”,几已成为她那一代留学生的按语。二十年来的留学生文学,由她领先塑造成型,然后也就像一只茧,将她困在里面,也困住了继她而起的丛苏、欧阳子、吉铮、孟丝。於梨华自己屡次想突围而出:比较成功的《柳家庄上》是一个例子;不太成功的《焰》是另一个例子。梨华笔下的留学生,往往来自中产社会。白先勇的处理能稍异其趣,是因为他的人物来自更上层的社会,因而更具沦落之感。等到张系国出现,留学生文学乃有了一个不同的方向。在梨华处理留学生的初期,留学生切身的问题,诚如於梨华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个人的学业、工作、婚姻,等等,也就是“征服美国”的诸般过程。 一旦征服“成功”,新的问题便接踵来到。文化上的归宗,政治上的认同,甚至下一代的教育方式,等等,都是那些“征服者”面临的新问题。近几年来,留学生在“小我”之外,愈益感到“大我”的存在和重要。新留学生比起老留学生来,社会感和民族感都要浓得多。现代文学的一大主题,据说是现代人在工业社会中的孤绝感。然则,“文化充军”而充到最尖锐的工业社会如美国者,中国的留学生岂不是陷于双重的孤绝感之中?对于“大我”的这种孤绝感,张系国在《超人列传》和《割礼》等作品中已经颇多处理。梨华在较早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里,也曾有生动的表现。只是时代变了,变了很多。先知泰瑞夏斯啊也非变不可。 除非於梨华能中止她的旅美生活,回到中国的社会里,回到醇厚的中国泥土里来再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她面对的,将仍......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万里长城
  4. 山盟
  5. 南半球的冬天
  6. 听听那冷雨
  7. 蝗族的盛宴
  8. 朋友四型
  9. 借钱的境界
  10. 幽默的境界
  11. 云开见月
  12. 新现代诗的起点
  13. 变通的艺术
  14. 向历史交卷
  15. 中国人在美国
  16. 涩尽回甘味谏果
  17. 从毕加索到爱因斯坦
  18. 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
  19. 《录事巴托比》译后
  20. 外文系这一行
  21. 后浪来了
  22. 大诗人的条件
  23. 现代诗怎么变?
  24. 传奇以外
  25. 现代诗之重认
  26. 汉江之滨
  27. 论琼·拜斯
  28. 论久迪·柯玲丝
  29. 苦雨就要下降
  30. 论披头的音乐
  31. 后记
  32. 九歌新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