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吞咽康复技术操作手册_王璇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璇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一节评定技术 一、吞咽障碍的筛查 (一)定义 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营养状态等情况以及相关的筛查试验间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以及障碍所导致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发热、食物是否由气管套溢出等症状,以便为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提供依据。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存在或有潜在吞咽困难的患者。 2.禁忌证 有严重误吸风险及呼吸困难者。 (三)设备和用具 主观评估记录单、秒表、温开水、棉签等。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1.主观评估内容的操作方法 (1)主诉 ①发生的部位和时间 a.口腔前期:有无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 b.口腔期:咀嚼、食团聚集、吞咽启动等方面有困难,有无漏食、流涎、食物残留等症状。 c.咽期:吞咽时有无呛咳、吞咽费力等症状,吞完后有无噎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d.食管期:吞咽后出现胸骨后痛、胸闷、反流等症状。 ②症状的持续时间、频度、进展 a.持续时间:与某种事件(如脑卒中、服用药丸时堵在喉咙)有关的突然发病,症状持续的时间。 b.频度:间断的还是持续的。 c.症状的进展和严重程度。 ③诱发因素和代偿机制 a.诱发因素:食物的性状、温度、餐具,患者的体位/姿势、疲劳程度、对食物的喜好等。 b.代偿机制:患者体位/姿势调整,食物性状调整、餐具改良、喂食方法调整、言语/感觉提醒等。 ④合并症状:进食后音质改变、噎呛或咳嗽、反复多次吞咽、“清嗓”动作增加、反流呕吐、咽喉部有哽噎感、黏滞感等。 疼痛:局部或放射性疼痛,吞咽痛(食团通过时有痛感)。 ⑤次要症状或并发症 a.次要症状:脱水、体重减轻、食欲差。咳嗽,痰量增多,气短,反复肺炎,窒息。 b.并发症:睡眠障碍(继发于清理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流涎过多或口干。 (2)询问病史 ①一般状况。 ②家族史。 ③既往的吞咽相关检查和治疗。 ④神经病学状况。 ⑤肺部情况。 ⑥外科情况。 ⑦X线检查。 ⑧精神/心理病史。 ⑨现在和既往的服药情况。 (3)营养状态 ①注意询问患者营养摄入的方法。 ②注意询问食物及液体摄入的类型、数量及频率。 (4)心理问题: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2.筛查试验的操作方法 (1)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RSST) 本试验法由日本学者才藤荣一在1996年提出,是一种观察引发随意吞咽动作的方法。 ①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患者尽量快速反复吞咽,喉结和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然后再复位,通过手指确认这种上下运动,下降时即为吞咽完成。 ②结果:观察在30s内患者吞咽的次数和喉上抬的幅度,高龄患者(>80岁)在30s内完成3次即可,非高龄(<80岁)患者在30s内完成5次以上。口干患者可在舌面滴少量水后让其吞咽,如果喉上下移动小于2cm,吞咽次数不符合标准则可视为异常。对于患者因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不能听从指令者,可用棉签蘸上冰水在口腔和咽做冷按摩,观察吞咽的情况和记录吞咽启动所需要的时间。 (2)洼田饮水试验 本方法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在1982年设计后提出,主要通过饮水来筛查患者有无吞咽障碍。 ①操作方法:若RSST阳性,则先进行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分别喝下1mL、3mL、5mL水,如无呛咳等问题,再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水,尽可能一口气喝完,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饮水状况的观察包括啜饮、含饮、水从嘴唇流出、边饮边呛、小心翼翼地喝等表现,饮水后声音变化、患者反应、听诊情况等。 ②结果判定:按5级进行评价记录。 1级——可1次喝完,无呛咳。 2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3级——能1次喝完,但有呛咳。 4级——分2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 5级——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③诊断标准: 正常——在5s内喝完,分级在1级。 可疑——饮水时间超过5s,分级在1~2级。 异常——分级在3、4、5级。或用茶匙饮用,每次喝一茶匙,连续两次均呛住属异常。 3.筛查步骤 (1)告知患者进行筛查的目的,取得其配合。 (2)准备好所需用具。 (3)开始问诊和筛查,操作规范完整。 (4)在筛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5)筛查结束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筛查结果。 (6)正确处理评估用具,完成记录表的书写。 (五)注意事项 ▲吞咽障碍的筛查-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吞咽障碍的筛查-洼田饮水试验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得分小于6分或即使在他人帮助下也不能维持坐位的患者不适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 (2)如口腔内有可脱卸义齿,务必将义齿卸下后再进行检查。 (3)检查前需要确认患者口中有无食物残留。 (4)洼田饮水试验使用的应为温开水,不能用冰水,更不能用饮料或汤汁代替。......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构音障碍
  4. 第一节 评定技术
  5. 第二节 呼吸功能训练
  6. 第三节 下颌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技术
  7. 第四节 唇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技术
  8. 第五节 舌运动障碍治疗技术
  9. 第六节 软腭功能障碍治疗技术
  10. 第七节 喉功能障碍治疗技术
  11. 第八节 发音训练技术
  12. 第二章 失语症
  13. 第一节 评定技术
  14. 第二节 听理解治疗技术
  15. 第三节 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16. 第四节 言语失用症治疗技术
  17. 第五节 口语表达治疗技术
  18. 第六节 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19. 第三章 吞咽障碍
  20. 第一节 评定技术
  21. 第二节 头颈部运动控制训练
  22. 第三节 口腔感觉及运动训练技术
  23. 第四节 呼吸道保护手法
  24. 第五节 吞咽电刺激治疗技术
  25. 第六节 球囊扩张技术
  26. 第七节 Masako训练
  27. 第八节 Shaker训练
  28. 第九节 呼吸训练
  29. 第十节 直接进食训练技术
  3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