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剑:年纪·阅读·书写_唐诺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唐诺

内容节选

6.一个现场目击者的记忆和说明 亲人的证词效力极有限,因此这只是实话实说,事关我自己的文学思索,所以非得诚实不可——朱天心的《漫游者》是我最喜欢她的一部作品,喜欢的基调是惊奇,一步一步惊奇不已,不晓得下一句又会看到什么,以及通往哪里去,更不知道她能怎么从这样的书写回来(以我和朱天心的熟悉程度,这样骤然袭来的陌生感是不可思议的)。《漫游者》是一本奇特的小说,忽然,在那一刻,几乎没预警的,朱天心写到了某个颤巍巍的异样高度,小说切线般岔了出去,或者说起飞了,这对小说书写一事颇危险,也对自己危险。 这是小说没错,但《漫游者》更像是赋。赋这个古老的文体,原是向着某个巨大而神圣的对象写的,一对一,仰头,不容(无暇在意)他人,竭尽所能。所以,或极奢华大言,或极度悲伤。 《漫游者》一书共五篇小说加一篇名为《〈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的短文,书写时间从一九九七年底到二〇〇〇年深秋。所以说,我所谓的“那一刻”历时近三年。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九九七年底孤零零的《五月的蓝色月亮》暂时移开,就集中于一九九九年四月到二〇〇〇年秋,“那一刻”凝结为世纪之交的那一年半时间——一年半,日替星移,依旧是好长的“那一刻”。 但这里有一个确确实实的时间定点,时间长河里的一个锚,一件大事,那就是朱天心的父亲、我的老师,也正是写《华太平家传》的小说家朱西甯病逝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这样,《漫游者》一书的时间图像便清清楚楚了——《漫游者》是一部死亡之书,是死亡直接驱动了这一趟书写,死亡在小说中(或说借助小说、通过小说)展开了、极细节地分解开来,之中、之后、之前。前行的《五月的蓝色月亮》是脚步声音,是预兆并预言:“因为数千年前书写在莎草纸或陶片上的诗歌早已经记载清楚你的命运……”现实里发生的事是老师初次检验出罹癌(三期),朱天心以自己替换父亲,仿佛把癌细胞抢过来放自己身体里,以“你希望以什么方式死亡?”化为这一趟又高高飞起又一步一步艰苦行走的奇异迷途旅程,不讳言就让死亡发生、进行(小说真是诚实得可怕)。我现在回想当时,家中诸人的日子仍过得正常,平稳不惊甚至乐观(也许正如朱天心在《想我眷村的兄弟们》里讲的,死亡还从未真正进入过这个家庭,在这里,死亡仍如此陌生、不实在),但通过小说,朱天心仿佛察知了已等在不远之处的无可拒绝结果,她仿佛一个人默默地为此做准备。学习、并试着记住一切:“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像没药的香味,像微风天坐在风帆下。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像荷花的芬芳,像酒醉后坐在河岸上。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像雨过后的晴天,像人发现他所忽视的东西。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像人被囚禁多年,期待着探望他的亲人。……” 像雨过后的晴天,像人发现他忽视的东西,像是囚禁多年的人期待着探望他的亲人。 一年半不到时间接连着交出四篇小说,以朱天心的一贯书写速度和间隔节奏来看,这算惊人地快而且稠密,或更像是世界的某种再不同以往的面貌连同全新的隙缝朝她显露。这四篇小说有各自的好奇或说奇妙询问,《梦一途》说的是做梦(写于一九九九年四月,几乎就是贴着父亲的死亡书写),依循这一道古老的夜间飞翔之路,唯语调异样轻快甚至甜美(令人不安的甜美)。朱天心说她持续着做同一种梦:她一再(回)去同一个新市镇,以至于她愈来愈熟悉还开始动手一点一点地打造它增添它,把自己看过的、知道的、难忘和想望的好东西放进去,比方街道,中山北路、大阪雨中的御堂筋、夏日巴黎河左岸星期日傍晚鲜有路人的圣杰曼大道、维也纳荫覆着哈布斯堡王朝末代植的百年栗树的环城大道、伊斯坦布尔蓝色回教寺前植满也是毛栗树吗的大路,还有乌尔比诺——拉斐尔的故乡,乌尔比诺临悬崖建的沿城墙小道(费里尼说的众多他喜爱的事物之一:发现自己在星期天的乌尔比诺)……“种种,你有意无意努力经营着你的梦中市镇,无非抱持着一种推测:有一天,当它越来越清晰,清晰过你现存的世界,那或将是你必须——换个心态或该说——是你可以离开并前往的时刻了。” “这样吧,入梦来,所有死去的、没死的亲人或友伴——” 这里,我非常犹豫,如同卡尔维诺谈帕尔修斯神话故事时的犹豫不安:我该不该讲得这么明,这么单一强调呢?但这个新市镇就是天堂吧——没有宗教可乞援,不由神统一先造好放那里,没至高者可赐下,只有老实自己一点一点打造起来的至福至美之地——朱天心一人版的天堂。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天堂,这种事还是由文学家来做比较对,而不是宗教家或乌托邦主义者那些蹩脚的书写者,这样的至福至善也离我们比较近,不排拒不抛弃死亡和死亡之前我们认真过活的人生,连同其全部的悲伤和怀念(我想起博尔赫斯讲回归他天家后的耶稣,说他会开始怀念加利利地区的雨,怀念他父亲约瑟木匠间里木头的清香,怀念那仰头可见最令人怀念的星空……)。可也如此,天堂不再如人类学者米德夫人发现的总是那么空洞贫乏而且没色彩:“只要每一想到坐在一团云堆上弹竖琴弹上个一万年,就觉......

  1. 信息
  2. 辑一 年纪
  3. 1. 一直年轻起来的眼前世界
  4. 2. 他们是几岁时写的?
  5. 3. 延后二十年变大变老
  6. 4. 身体部位一处一处浮现出来
  7. 5. 暂时按下不表的死亡
  8. 辑二 阅读
  9. 1. 携带着的书
  10. 2. 结论难免荒唐,所以何妨先盖住它不读
  11. 3. 有关鉴赏这麻烦东西,并试以屠格涅夫为例子
  12. 4. 黄英哲其书其人,以及少年心志这东西
  13. 5. 集体·递减的生命经历和记忆
  14. 6. 一个现场目击者的记忆和说明
  15. 7. 再来的张爱玲·爱与憎
  16. 8. 没恶人的寅次郎国
  17. 辑三 书写
  18. 1. 五百个读者,以及这问题:剩多少个读者你仍愿意写?
  19. 2. 第二次庆祝无意义,一本八十几岁的小说
  20. 3. 将愈来愈纯粹
  21. 4. 重写的小说
  22. 5. 请稍稍早一点开始写,趁这些东西还在
  23. 6. 字有大有小·这是字的本来模样
  24. 7. 不愿解释自己的作品,却得能够解释自己的作品
  25. 8. 文学书写作为一个职业,以及那种东边拿一点西边拿一点的脱困生活方式
  26. 辑四 年纪
  27. “瘟疫”时代的爱情·在日本
  28. 附录
  29. 千年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