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_时筠仑;郑丽君;李莉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时筠仑;郑丽君;李莉 主编
内容节选
义利兼修、公私两济:张叔和的治园智慧 张叔和(1850—1919),名鸿禄,字叔和,无锡东门含锡桥人,约在1870年代来沪。他与李鸿章关系很好,才干颇受后者赏识。1880年,张叔和以广东候选道身份到轮船招商局帮办业务;1881年春,他又经唐廷枢、徐润禀请,被正式委任为帮办。1882年到1885年期间,张叔和与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成为招商局四个主要负责人。在苦心经营味莼园时期,作为著名绅商买办的张叔有出任招商局帮办、协助刘铭传在台湾进行近代化建设等经历,这使其从商事业带有浓重的中西兼得视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及视野,张叔和才能在营造与经营张园期间采取中西交融的手法,在儒家传统义利观基础上又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园风格与经营智慧。 ▲何桂笙文章《游味莼园记》(《申报》1885年4月22日) 味莼园大门 一、亦中亦西:中意西景的交融创制 回溯张园在1882年至1921年间的空间与建筑,可以看到此园从一开始就是异质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交织着英式花园旷朗与江南园林之曲折尽致、并以安垲第之高敞与海天胜处之如画,呈现出张园作为清末民初上海一处公共空间的弹性与包容性。下文将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探讨早期张园作为园林的空间特征、作为地标建筑的空间特征与作为公共空间的使用特征。 首先,张园作为近代海派园林,其建筑风格为英式花园旷朗与江南园林曲折之极致融合。 张园所在地,在1870年代是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农(Grone)的私人花圃。建于1870年代的格农的住宅是张园里最早的建筑,后来被称作“老洋房”。洋房位置在园北,靠近今吴江路泰兴路东南角,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外廊式建筑,朴实的屋面契合了当时地块周边的乡村风貌。清光绪八年(1882),张叔和重金买下格农的私人花圃,用于其老母颐养天年,取名张化“味莼园”(又名“烟波小筑”),简称“张园”。1885 年张园布局复原图(周向频、麦璐茵:《近代上海张园园林空间复原研究》,《中国园林》2018年第7期)何桂笙.游味莼园记[N].申报,1888-11-7.论避暑纳凉之盛[N].新闻报,1893—8-1. 起初张叔和并未对之前的园子进行大规模的改造。1885年开园之初,《申报》的编辑何桂笙《游味莼园记》中如此写道:“有洋房一座,池沼一汪,种植荷花;四周沙路曲折,树木葳蕤,青草一片,其平如砥。”晚清人评论,“张园以旷朗胜,徐园以精雅胜” ;“沪北所筑园林数处,可资消遣,其中则以张氏味莼园为最胜。何也?他处皆有湫隘之嫌,惟此间地将百亩,水势回还,加以一片平芜,四围绿树,两方巨沼,几簇楼台,罗罗清疏,恢恢阔大,其景淑且和,其气疏以达” 。可见当时的景观具英式花园旷朗疏达之美。 从1885年底到1893年之间,张叔和开始扩建味莼园。在英式花园的基地上,加入了更多江南园林的元素。如1886年在格农花园西侧另辟新园,自成一体。之后几年时间里,陆续扩建园林,并引入环形水系,使得味莼园成为中西合璧的海派园林。如是,张园呈现出旷朗的英式自然风景园林与曲径通幽的传统江南园林风格杂糅的特征。当然,早期张园所呈现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园林特征,在当时的其他园林愚园、申园也有所体现,但张园的面积更大,鼎盛时期约七十亩,被称为上海园林巨擘。朱宇晖等.失落的“高直+横漪”之路——从上海城市核心场域的变迁看老城厢历史地标群的再生[J].建筑遗产,2020(03):27-35. 张园这一对比融合的特质,也延续到张叔和在1890年代初对地标建筑的营造。正如朱宇晖所提到的:“张园准确把握了时代的风尚与诉求,急速填补了沧桑巨变之际,传统城市公共功能空间的连片空白,也营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光绪十九年(1893)安垲第大楼的拔地而起,张园彻底与同时期而邻近的愚园、徐园等海派公众园林拉开了差距,完全取代了风光不再的荷花池与湖心亭,跃然成为城市新的核心场域。” 雄心勃勃的张叔和邀请当时公共租界第一流的英国建筑师设计安垲第,建成后的安垲第成为上海最高大的西式楼厅。可以说,安垲第奠定了张园在城中的传奇地位,也让张园这座海派园林转化为城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在营建安垲第的同时,张叔和也在稍早建造“海天胜处”用作品茗赏剧的场所。 张叔和为何在1890年代初决定大兴土木?1893年张叔和亲撰《张氏味莼园后记》一文。他写道:“主人因西商公家花园不许华人涉足,华人争之不已,始为另筑一园于白大桥下,以专供华人之游憩,惜拓地少隘,殊不足以大畅襟怀也。于是就本园林之西南隅,启建楼宇一区,题曰‘海天胜处’,既堪品茗,复可开樽,且割楼之西半隅为歌舞之所,日有都知录事前来奏技,清歌一出,舞袖群飞,顾而乐之,足令人流连忘返。”同一文中也提及安垲第的建筑师信息:“上年则又于园之西北隅更规建极大洋楼一所。由有恒洋行中英士二人,一名景斯美,一名庵景生者,独出心裁,绘成图式。斯二人盖彼国中之精于......
- 信息
- 内容提要
- 《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编委会
- 出版说明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绪论 城市文化元空间
- 何谓城市文化元空间
- 城市文化元空间的理论渊源
- 时代使命:文化传承发展
- 城市文化元空间的四个维度
- 城市文化元空间的两大要素
- 第一章 上海张园:一座穿越百年的城市文化元空间
- 动态创新:海派文化的核心内涵阐释
- 思想链条:海派文化、城市文化元空间与张园核心价值
- 城市文化元空间:张园的四维空间意象
- 海派君子之德:张园精神的意象展演
- 第二章 独见前闻,见微知著:海派君子之德的酝酿生发
- 义利兼修、公私两济:张叔和的治园智慧
- 游园猎奇、赏玩相宜:晚清画报中的张园“奇观”
- 置身胜景、贻寄情思:从户外摄影到月份牌写真
- 开眼世界、光影流年:味莼园中的电影放映
- 电光时尚、脱簪去饰:女君子的摩登展演与心灵革命
- 第三章 仁者爱人、生生不息:海派君子之德的精神注入
- 中西合璧、高尚社区:张园石库门建筑风格概览
- 一诺千金、拳拳之心:石库门早期住户及高尚品质
- 生生不息、惟精惟一:新中国成立前夜的革命火种
- 尝新与开新:张园的文明婚礼
- 第四章 井井有条、恒产恒心:海派君子之德的绵延蓄积
- 和而不同:拥挤空间的生活哲学
- 爱与科学的滋养:张园居民们的教育文化资源
- 百姓日用即道:生活美学视阈下的张园里弄日常
- 甘心奉献:张园所见上海居民的劳动品格
- 第五章 文化复兴、中国之美:海派君子之德的蝶变跃升
- 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建立城市更新的全新思维模型
- 从“人民城市”到“美学经济”:海派美学赋能城市发展的张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