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_观合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观合
内容节选
请你吃盏富贵汤 以金银为汤器 惟富贵者具焉 所以策功建汤业 贫贱者有不能遂也 汤器之不可舍金银 犹琴之不可舍桐 墨之不可舍胶 在鉴水、候汤、赏瓶之后,我们来综合说一下如何得到一盏好汤。 其实在点茶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论汤的专著。大约在唐代后期,苏廙的《十六汤品》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应该也是唯一一部专讲汤品的专著。不过,由于它讲得太专业、太全面了,也有人认为是后世之人所作。 苏廙把汤的地位抬得很高,他认为汤是决定一盏茶最终品质的关键,如果有好茶、好水,却烧出烂汤,茶汤注定只能是凡品。 《十六汤品》顾名思义,共记载了十六种汤。苏廙把影响汤品质的因素逐一剖析。 前三汤,说烧水,重在汤的老与嫩。 第一,得一汤;第二,婴儿汤;第三,百寿汤。 当代茶事中,大家多使用电器作为烧水用具,诸如随手泡、电磁炉、电陶炉等。不过通过这些电器,我们一般是看不到明火的,它只是简单地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是“阴火”。 而通过炭火烧水,则可以看见火焰,这是“阳火”。 炭火烧水泡茶,茶香被迅速激发,喝起来会让人感觉身体里暖洋洋的,和电烧水大不相同。 虽然是阳火,也要有度,烧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火绩已储,水性乃尽……无过不及”。火力积蓄够了,水性就激发出来了,也就是易经说的“水火既济”。苏廙在这里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生出的“一”的境界,是至纯而不偏杂的,所以苏廙把烧得刚刚好的汤称为“得一汤”,为最上汤。 如果火能积蓄不够,则称作“婴儿汤”,会导致水性不足。 火力太过,水百沸而失去活性,则是“百寿汤”。 这两种都会有损茶味。 第四、五、六汤,论述注水时的手法。 第四,中汤;第五,断脉汤;第六,大壮汤。 苏廙用弹琴和磨墨做了贴切的比喻。“亦见夫鼓琴者也,声合中则妙;亦见磨墨者也,力合中则浓。”最上乘的汤叫“中汤”,取中合之意。弹琴如果用力不匀,声音忽大忽小,曲调就会断续不连贯,无法形成美妙的音律。注汤亦如此,用力不匀,不能得中道,就会败坏茶之滋味。 注汤时断断续续、哆哆嗦嗦,这叫“断脉汤”,茶气断续,滋味怎么会均匀呢? 炭火 注汤时倾泻而下,水流凶猛,这叫“大壮汤”,砸得茶飘忽不定,滋味怎么会安稳呢? 第七汤到第十一汤,记录了因茶器材质不同而形成的五种汤。 第七,富贵汤;第八,秀碧汤;第九,压一汤;第十,缠口汤;第十一,减价汤。 先说“富贵汤”。过去富贵人家,爱用贵重的金银壶烧汤。银的化学结构比较稳定,不用担心它长期烧煮与水发生反应。烧的水不但干净,还会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烧水过程中释放的银离子阻碍了酶的催化作用,抑制了细菌的滋生,从而使水更加纯净。古人可能在选择烧水器具时没有太多的科学数据,不过出于感官感受,银壶烧水确实好喝,这就是硬道理。 秀碧汤。石乃山之秀气凝结而成,山秀之石出好汤,称为秀碧汤。 压一汤。这里说的是瓷器。对于隐士逸人来讲,瓷器之雅韵可压倒一切。 以上三种是好汤,接下来作者提出了两种恶汤。 不要用铜铁铅锡煮汤,会使汤腥苦涩,这叫“缠口汤”。 不要用没有施釉的陶器煮水,会渗水而且有土气,这叫“减价汤”。茶本为逸事,用陶器煮汤,就好像骑着一匹瘸马去登高。铫子,烧水的器具,形状像比较高的壶,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 不过看待这个问题时要用历史眼光、辩证地去看。《十六汤品》成书在1100年以前,而现代的冶炼、烧制技术已有飞跃性的进步,铜铁锡的纯度也有很大提高。惟铅有毒,还是不宜用于烧水。另外,陶器制作工艺也有了质的改变,在当代潮汕功夫茶中,烧水的铫子 多用陶器,甚至已经是标配了。 第十二汤到第十六汤,这五种汤论述的是烧水的燃料。 第十二,法律汤;第十三,一面汤;第十四,宵人汤;第十五,贱汤;第十六,大魔汤。 燃料本都可用于加热,而茶家只用炭,这是茶法,所以炭火煮水称为“法律汤”。 如果用麦麸类或剩炭,火性不足,叫“一面汤”。 使用粪火,热量虽够,恶性未除,叫“宵人汤”。 竹虽雅,但性薄无中和之气,叫“贱汤”。 最后一个太霸道了,是茶道中的大魔头,用产生烟的燃料烧水,燃柴一枝,浓烟蔽室,谓之“大魔汤”,好汤早跑得远远的了。炊烟袅袅是做饭,我也喜欢吃柴火饭,不过烧汤烹茶还是算了吧。 定窑瓷铫 最后总结一下:用炭烧起富贵汤,火候得一,点注得中,是极好的! 宋人也不止用汤瓶候汤,还有铫子、茶铛、石鼎等多种。 铫子和茶铛煮水部位的形状差不多,两者都有柄。区别是铫一般是短流壶,铛没有短流;铛有足,铫没有。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就点明了石铫无脚:“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铫子在唐代就用来煎茶,元稹的“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已经是茶事名句。宋代抗金名士李纲写过一首《山居四咏之四·石铫》,对铫子的模样有详细地描述“形制深宽洁且清”“龙头豕腹徒嘲诮”,形状深而且宽,有着龙头一样的柄,而腹......
- 信息
- 序 点茶须是吃茶人
- 一之造
- 出道即巅峰
- 史上最尊贵茶的诞生
- 现磨现饮的先锋
- 末茶制作终极武器
- 胡员外的秘密
- 末茶与抹茶
- 二之汤
- 第一张鉴水榜单
- 静坐听松风
- 唐肥宋瘦
- 请你吃盏富贵汤
- 三之席
- 皇帝的点茶套装
- 苏东坡与一盏清欢
- 与茶无关的茶具
- 雪涛公子
- 摆一桌点茶茶席
- 四之点
- 一碗茶汤的追求
- 大宋斗茶国标
- 皇家七汤点茶法
- 点茶三昧手
- 你不知道的茶百戏
- 后记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