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少年国学无障碍阅读)_顾迁 译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顾迁 译注

内容节选

子罕篇第九共三十章9.1 罕:少。言:主动谈论。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今译〕 孔子平时很少主动谈论利、命和仁德。 〔解读〕 刘宝楠《论语正义》云:“时至春秋,君子道微,故夫子罕言利,则以其理精微,人或误习其说,而惟知有利,不复知有义矣。……利、命、仁三者,皆夫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夫子晚始得《易》,《易》多言‘利’,而赞《易》又多言‘命’,中人以下,不可语上,故弟子于《易》独无问答之辞。今《论语》夫子言‘仁’甚多,则又群弟子记载之力,凡言‘仁’皆详书之,故未觉其罕言尔。”9.2 达巷:乡党之名。无所成名:不专一艺。执:专执。 达巷党人曰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 ?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今译〕 达巷的一个人说:“真是伟大呀!孔子博学多能,乃至大家都不知道他有何专擅之艺。”孔子听了,对弟子们说:“我究竟该专门从事哪一项技艺呢?驾车?射艺?我想还是驾车吧。” 〔解读〕 康有为《论语注》云:“世愈文明,则分业愈多,博涉则必浅尝,专门乃能精诣。至专精之至,传之子孙,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乃能制器利用,利物前民。惟神圣之才,天资敏绝,乃多能多艺,无所不通,然不可以教人。巷党人知专精之义,而以律圣人。孔子欲厉专精之业,而因以自承亦欲执一艺以为专门。盖恐天下不能学己,误于博学而一无所成也。”9.3 麻冕:麻制礼帽。麻工细密费时。纯:蚕丝。俭:节省,俭约。拜下:古制,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乃升堂成拜。泰:骄慢。 子曰:“麻冕 ,礼也。今也纯 ,俭 ,吾从众。拜下 ,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今译〕 孔子说:“绩麻为冕,乃是古礼,现在改用蚕丝料,较麻俭约了。我愿意随俗,用丝冕。臣见君,拜于堂下,然后升堂再拜,这是古礼。现在大家都简省了,只在升堂后拜,这是何等倨傲失礼?这方面,即使与众违异,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解读〕 《论语集注》引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9.4 毋:杜绝。意:臆度。必:抱有成见。固:拘泥固执。我:私心。 子绝四: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 〔今译〕 孔子平日杜绝这四种毛病:一不凭空揣测,二不心存成见,三不拘泥固执,四不挟私自蔽。 〔解读〕 黄式三《论语后案》:“‘无我’之义所晐甚大。凡人之行事舍己从人,取诸人以为善,是为‘无我’;事之既效,不私功德于一己,亦‘无我’也。薛氏《读书录》曰‘凡自有者,皆足以为心累。惟圣人之心广大光明,无一毫之私累,真与太虚同体也’。”9.5 畏:拘,威迫。匡:卫邑名。没:同“殁”,死。文:文章礼乐。兹:此。后死者:孔子自称。与(yù):与闻,得知。 子畏于匡 ,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今译〕 孔子在匡地被拘,他说:“文王已经不在世了,礼乐大道难道不在我这里吗?老天如果想灭亡此道,那我也不会与闻此道了。老天如果不想灭亡此道,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解读〕 “文不在兹乎”,非自谦,乃是自任。9.6 大(tài)宰:官名,未知何人。与(yú):同“欤”,疑问语气词。纵:不可限量。将:大。鄙:鄙贱。 大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今译〕 太宰问子贡:“你们的先生堪称圣人了吧?何以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回答:“应该是天纵之圣,又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真是了解我呀!我只因小时候贫贱,所以习得不少小技。真正的君子需要这么多技艺吗?不需要这么多呀。” 〔解读〕 唐文治《论语大义》引李氏曰:“详绎语意,盖避‘圣’之号,而又示人以学圣之方也。然前答党人,则欲专于执御之卑;此答大宰,又言不贵鄙事,意似相反,而实相贯。党人誉夫子以博学,就艺言之,故夫子因所谓无成名者而审所执,盖克勤小物,亦学也。专精于一而不务博者,学之要也。大宰因多能而誉夫子以圣,则不知有德艺之分,故夫子不让多能之名,而为之明君子之学。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务本而不急末者,尤学之要也。”9.7 牢:亦当为孔子弟子,《仲尼弟子列传》未载。试:为官。艺:才能技艺。 牢曰 :“子云:‘吾不试 ,故艺 。’” 〔今译〕 牢说:“夫子曾说过:‘我未得大用,所以习得许多小技。’” 〔解读〕 朱熹《论语集注》与上章合为一章,并引吴氏曰:“弟子记夫子此言之时,子牢因言昔之所闻有如此者。其意相近,故并记之。”9.8 知:知识,学问。鄙夫:粗人,白丁。空空如:无知之貌。叩:反问,反诘。竭:尽。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

  1. 信息
  2. 出版说明
  3. 前言
  4. 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
  5.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6. 八佾篇第三共二十六章
  7. 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
  8. 公冶长篇第五共二十八章
  9. 雍也篇第六共三十章
  10. 述而篇第七共三十八章
  11. 泰伯篇第八共二十一章
  12. 子罕篇第九共三十章
  13. 乡党篇第十共二十一节
  14. 先进篇第十一共二十四章
  15. 颜渊篇第十二共二十四章
  16. 子路篇第十三共三十章
  17. 宪问篇第十四共四十四章
  18. 卫灵公篇第十五共四十二章
  19. 季氏篇第十六共十四章
  20. 阳货篇第十七共二十四章
  21. 微子篇第十八共十一章
  22. 子张篇第十九共二十五章
  23. 尧曰篇第二十共三章
  24. 参考书目
  25. 《论语》“文学性”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