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荣格作品集)_【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内容节选
五本章应看作荣格就弗洛伊德所写过的许多文章的补充。这些文章的最重要者已收入《弗洛伊德与心理分析》。另外参见《性格与人格》(1932)第48-55页的《在其历史背景中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巴塞尔主日新闻报》(1939年10月1日)中的《悼念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他所写的弗洛伊德的讣告(1939)里,荣格称这一作品是“划时代的”和“也许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胆之作,旨在把握作用于显然坚实的经验性基础的潜意识心灵的种种不解之谜。对于那时我们这些年轻的精神病医生来说,此书是……使人顿开茅塞的启迪之源,而对我们那些年纪较大的同事来说,它却是供人揶揄的对象”。——原注 我成了一个心理疗法学家,踏上了探索自己的智力发展的道路。我十分天真地开始从外部和临床角度上观察精神病患者并因而发现了带有显著特色的心理过程。尽管丝毫不明白它们的内容,我还是把这些事情记录了下来并加以分类;这些事情人们认为已进行过充分分析与评价,因而便被认为是“病理学上的”而置之不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兴趣日趋集中于我体验到了有某种我可以理解的东西的病例里,也就是妄想狂症、狂郁性精神病及心理发生性精神障碍。我自开始执精神治疗业后,便研读了布罗伊尔、弗洛伊德及皮埃尔·让内的著作,这些著作给了我极大的启迪与教益。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弗洛伊德对梦进行分析与阐释的技巧在精神分裂症的各种表达形式方面使人大开眼界。早在1900年,我便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那时候,这本书我读过后便放到了一边,因为我仍然无法把握它。在我二十五岁之时,我仍然缺乏足以欣赏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经历。直到后来我才有了这种经历。1903年,我再次捡起《梦的解析》读了起来,才发现它与我自己的想法殊途同归。主要使我产生了兴趣的是把受压抑机制的概念应用到梦的方面,而这一概念则是从精神病人的心理导源出来的。这对于我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我们进行的词语联想测验中经常遇到压抑性机制。病人对某些激发性词语所作出的反应,要么根本不作出联想性回答,要么其反应时间来得不合适地慢。后来才发现,这种障碍每次发生,就在于所使用的激发性词语触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创伤或矛盾冲突。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对此并未意识到。当被问及这种障碍的原因时,他便往往以十分做作的方式来进行回答。我所读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向我表明,在这个地方,压抑机制在起着作用,而我所观察到的事实也与他的理论相一致。这样,我便得以证实弗洛伊德的一系列论点了。 但在受压抑的内容方面,情形可就有所不同了。在这方面我无法同意弗洛伊德的看法。 他认为压抑的原因是一种性方面的损伤。然而,根据我的实践,我熟悉许多精神病方面的病例,在这些病例里,性的问题只起到一种次要的作用,其他因素却占了突出的地位——比如说,社会适应性问题、生活中悲惨的事件所造成的压迫感、声誉的考虑等就占有重要地位。 后来,我把这些病例向弗洛伊德作了阐明,但他却认为是性方面的原因而非这些因素才是起因。这使我觉得很不满意。 最初,使弗洛伊德在我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对我来说并非易事,也难于对他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在我逐渐熟悉他的著作的时候,我正就我的学术生涯进行规划并正要动手写一篇论文以求得大学给我晋级。但弗洛伊德在当时的学术界却无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因而与他发生任何的联系在学术界都只会有害而无益。“要人们”最多只是暗地里提及他,在各种代表大会上,人们只是在过道的地方讨论他,而在会议室里人们却三缄其口。因此,当我发现我的联想测验竟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一致时,我是根本不感到有什么可高兴的。 有一次,当我处身实验室并再次咀嚼起这些问题时,魔鬼向我耳语道,把我的实验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加以发表,但却避免提及弗洛伊德,那将是合适的。因为说到底,早在我搞懂他的著作之前,我便已得出我的实验结果了。但这时我又听到了我的第二人格说话的声音:“要是假作不知道弗洛伊德而干这样一种事情,那不过是一种诡计而已。你可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谎言之上啊!”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便解决了。从那时候起,我便变成了弗洛伊德的公开支持者并为他进行斗争。文章的英译题目为“弗洛伊德的有关癔病的理论:答阿查芬堡”,收入《弗洛伊德与心理分析》一书。——原注1906年,荣格给弗洛伊德寄去了《诊断性联想研究》后,两人之间的通讯随之开始并保持到1913年。1907年,荣格给弗洛伊德寄去其《早发性痴呆心理学》一书。——原注 在慕尼黑举行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我第一次站出来为弗洛伊德进行辩护,因为一个与会者的发言论及到强迫观念性精神病,但却故意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1906年,联系这一事件,我为《慕尼黑医学周报》写了一篇文章 ,就弗洛伊德的精神病理论作了评述,这一文章对于了解强迫观念性精神病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这一文章,有两个德国教授写信警告我说,要是我依然站在弗......
- 信息
- 译序
- 绪论
- 序言
- 一 童年
- 二 中学时代
- 三 大学时代
- 四 精神病治疗活动
- 五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六 正视潜意识
- 七 著述
- 八 塔楼
- 九 旅行
- 十 幻象
- 十一 论死后的生活
- 十二 后期思想
- 回顾
- 附录Ⅰ 通信
- 附录Ⅱ 术语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