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_钱穆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钱穆
内容节选
一宋代政府组织 (一)宋代中央政府 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此刻先讲宋代的中央政府,还是从相权讲起。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二)相权之分割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本是晚唐五代传下的一个新机构;宋人不能纠正,把它沿袭下来,成为一重要官职。中书则为丞相,地位独重。门下、尚书两省长官不再预闻政府之最高命令。然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 再论财政。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而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宋代又因其弊而不能革,却变成政府财权专落在司的手里。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度支”即是管经济出纳的。在唐代,由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为对财政问题直捷处理方便起见;此虽不可为训,究竟是由宰相来亲握财政大权,还可说得过去。而宋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着全国的财政。这是极不合理的。所以王荆公为神宗相,想要变法推行新政,第一措施,便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把户部、盐铁、度支三个衙门重新组织起来,统一到那个新衙门即“制置三司条例司”里。这一措施,在荆公是想把财政大权重新掌握到宰相手里,正如唐代之由宰相来兼领司职。司马温公对此极表反对,他说:财政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不该让两府侵其事。这里却见到荆公、温公对当时制度上之一种歧见。荆公之意,是想把财政大权仍隶属于宰相。这属制度问题,非人事问题,与当时三司长官之称职不称职不相干。荆公是要重新厘定三司权限,要把当时所谓中书治民、枢密主兵、三司理财的军、民、财政之职权三分重新馆合。温公则主一仍旧贯,只着眼在人事上,并非着眼在制度上。若就制度论,则军、民、财职权三分,到底是不合理想的。 再次说到用人。向来政府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什么人该用,什么官该升,这是宰相下面尚书吏部的事。宋代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考课就等于铨叙,后来改名“审官院”。又把审官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一辈内廷供奉及殿直官。如此则用人之权,全不在宰相。这是宋初皇室在一种自卑感的私心下,蓄意要减夺中书宰相职权而添设的。如是则不仅宰相和唐制不同,就是尚书成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也都破坏了。 (三)君权之侵揽 以上指述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都分割了,这显见是相权之低落。相权低落之反面,即是君权提升。即以朝仪言,唐代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坐位,并赐茶。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唐制还是如此。迨到宋代,宰相上朝,也一同站着不坐。这一类的转变,说来甚可慨惜。但历史演变,其间也不能尽归罪于一切是黑暗势力之作祟,或某某一二人之私心故意造作出。宋太祖在后周时,原是一个“殿前都检点”,恰似一个皇帝的侍卫长。他因缘机会,一夜之间就做了皇帝。而且像他这样黄袍加身做皇帝的,宋太祖也并不是第一个,到他已经是第四个了。几十年中间,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赵匡胤昨天还是一殿前都检点,今天是皇帝了;那是五代乱世最黑暗的表记。若把当时皇帝来比宰相,宰相却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像样。试看五代时,有那几个皇帝获得像冯道般的客观地位与受人尊崇呢?然而皇帝到底该是一皇帝,他是一国之元首;皇帝太不像样了,其他一切官,会连带不像样。现在要拨乱返治,尊王是首先第一步。而且皇帝的体统尊严不如宰相,也易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猜嫌。据说当时宰相为了避嫌起见,为了表示忠诚拥戴新皇帝起见,所以过自谦抑,逊让不坐;这样才把政府尊严、皇帝尊严渐渐提起,渐渐恢复了。就事论事,这也该有可原。固然这也是当时大臣不知大体,又兼之以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感,才至于如此。若使在唐代,由门第传统出头的人来处此局面,他们决不会如此干。又像西汉初年一辈朴讷无文来自田间的人,也不会如此。那是晚唐五代进士轻薄传下的一辈小家样的读书人,才如此做。但他们当时的用心,终还是可原谅的。不过事情隔久了,这事情演变之本原意义忘失了,后人便只见得皇帝之尊严与宰相之卑微了。 其次讲到皇帝诏书,此乃政府最高命令。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此种拟稿叫做“熟拟”,亦称“熟状拟定”。“熟状拟定”是详拟定稿的意思。中书熟拟送呈皇帝,皇帝只亲览了在纸尾批几......
- 信息
- 序
- 前言
- 第一讲 汉代
- 一 汉代政府组织
- 二 汉代选举制度
- 三 汉代经济制度
- 四 汉代兵役制度
- 五 汉制得失检讨
- 第二讲 唐代
- 一 唐代政府组织
- 二 唐代考试制度
- 三 唐代经济制度
- 四 唐代兵役制度
- 五 唐代制度综述
- 第三讲 宋代
- 一 宋代政府组织
- 二 宋代考试制度
- 三 宋代赋税制度
- 四 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 第四讲 明代
- 一 明代政府组织
- 二 明代考试制度
- 三 明代赋税制度
- 四 明代兵制
- 第五讲 清代
- 一 制度与法术
- 二 清代的部族政权
- 三 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 四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 五 清代的统制政策
- 六 民众的反抗运动
- 七 变法与革命
- 总论
- 附录 答徐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