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法学研究:2024年春季卷(总第4辑)_周振杰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周振杰 主编

内容节选

基础理论研究论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的五种表现陈银珠,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基础理论、刑法学案例。本文为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常识常理常情在刑法中的适用研究》(22BFX037)研究成果。 陈银珠 摘要:刑法适用与民众认同之间的疏远是当今刑事司法值得关注的现象。近十几年以来的刑事争议案例表明了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即司法者严格按照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作出的裁判会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或者民众的正义直觉和共识。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体现为:重视确定性条款忽视情理性条款,重视文理解释忽视目的解释,重视孤立的刑法条款忽视法律体系,重视有形的法忽视无形的法,重视引用法条忽视裁判说理。 关键词: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争议性案例;民众的正义直觉和共识黄祥青:《法官如何裁判才能防止机械司法》,载《人民法院报》2019年4月11日,第008版。江必新:《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克里斯托弗·圣杰曼语、吴经熊:《正义之源泉:自然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14页。 近十几年来,司法实践中发生了一些争议性案例,比如2006年许霆盗窃案,2009年李昌奎故意杀人案,2013年陆勇销售假药案,2014年王力军非法经营案,2014年于欢故意伤害案,2014年刘大蔚走私武器案,2014年闫啸天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2014年王鹏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2016年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2021年毛某盗窃案等。这些案例反映出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即司法者严格按照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作出的裁判会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民众的正义直觉与共识。但实践中必须警惕貌似合乎法律、实际背离法律价值目的的司法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大法官将机械司法描述为,法律适用无视实质正义和社会效果,死扣法律条文字眼,仅仅抓住法律的字面意义而不去关注法律的精神实质,局限于狭隘的、孤立的文意解释。 英国法学家也说,“若汝钻进法律字眼死扣穷究,反而有时是与法律精神相违背的”。 这些案例虽然在全部刑事案例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能够反映出司法者的观念,对刑事司法公信力的损害不能忽视。 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是指司法者脱离民众认同的基本价值理解、解释和适用刑法的观念和现实,从反面来讲,是指司法者严格按照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作出的裁判会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民众的正义直觉与共识。它具体表现为司法者重视确定性条款忽视情理性条款、重视文理解释忽视目的解释、重视孤立的刑法条款忽视法律体系、重视有形的法忽视无形的法、重视引用法条忽视裁判说理。 一、重视刑法确定性条款忽视情理性条款 司法实践中,司法者重视刑法确定性条款忽视情理性条款。刑法确定性条款主要是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刑法情理性条款主要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尤其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13条“但书”、《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和第63条第2款酌定减轻处罚条款。刑法的情理性条款是民众认同的基本价值和分享的基本情感在刑法中的体现,它们指导和制约着刑法适用的过程。刑法的基本原则既是司法者适用刑法定罪的指导和制约,也是司法者适用刑法量刑的指导和制约;既包括在入罪和出罪方面的指导和制约,也包括在从严和从宽量刑方面的指导和制约。《刑法》第13条“但书”是对司法者适用刑法时出罪方面的指导和制约,或者是指导和制约司法者对于刑法条文的理解,或者指导和制约司法者直接用来出罪。《刑法》第37条和第63条第2款体现为对司法者在量刑方面的指导和制约。2001年,被告人罗德富等人为了开山修路,非法制造炸药850公斤,没有造成客观危害的行为,一审法院以情节严重的非法制造爆炸物共同犯罪,分别判罗德富13年、陈井凡11年有期徒刑,两人还同时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肖玉:《农民自制炸药建公路被捕上诉4年终被无罪释放》,载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50331/n224944057.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11月15日。一审法院的判决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同。在民众看来,行为人出于好心,客观上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结果的行为,却被法院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我国学者的估计,全国各地严格按照这个司法解释被定罪处刑的案件至少数以万计。参见陈忠林著:《刑法散得集(Ⅱ)》,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2页。王煜:《男子卖鹦鹉获刑5年二审律师将作无罪辩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6763434777749&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5月18日。 重视确定性条款忽视情理性条款尤其体现在司法者对司法解释的高度甚至过度依赖。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后法典时代之法治诠释
  4. 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现代化
  5. 论传统司法案例制度的传承与发展
  6. 唐诗中的法律思想、制度与案例探析
  7. 清代徽州地区坟业风水类案件的法律表达与实践
  8. “护亲”抑或“救亲”:乾嘉“容隐”案件中的情法权衡
  9. 无效担保的法律责任辨析
  10. 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用工”的规制问题
  11. 论司法与公正的不解之缘
  12. 论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的五种表现
  13. 信用证欺诈背景下银行福费廷风险及防范
  14. 电子民事诉讼启动规则研究
  15. 自洗钱犯罪形态在涉毒重罪案件中适用的正当化事由探析
  16. 论滴滴被罚80.26亿元事件中的事理与法理
  17. 船舶产权登记不实与司法裁判之利益衡平
  18. 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的思辨与创建
  19. 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实践检视与进路规范
  20. 从“失语”到“发声”:论类案检索结果融入裁判说理的规范进路
  21. 美国西雅图第一学区高中入学名额种族分配案
  22. 严重欺诈办公室主任诉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案
  23. 程序性行为不可诉的边界
  24. 自动驾驶的刑法问题研究
  25. 《案例法学研究》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