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源流考论_佘文博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佘文博
内容节选
第一节中央政府层面就职宣誓制度的递嬗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八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410页。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层面的就职宣誓制度胎息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政治仪式。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之前就曾表示,如果袁世凯赞成共和,自己情愿将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与袁氏,以促共和早日实现。 他就任后,即着手与清廷袁世凯内阁的议和事宜。嗣几经谈判与周折,南北双方达成系列协议。孙中山乃依原定密约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同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经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于2月15日当选,3月10日宣誓就职。4月1日,孙中山赴临时参议院解职,正式将权力移交以袁世凯为首的统一政府。[美]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王海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6页。 要言之,“官员权威的剥夺也可以借助仪式来实现。一个人之前是在仪式中获得官职的,那么他也必须依靠仪式与其权威分离开来。当剥夺一个人的权威不在计划之中时,就会打乱政治秩序的正常象征表现,并对权力的神圣化构成侵害” 。综观孙中山与袁世凯二人权力交接的过程,“解职”的环节至关重要。从孙中山公开在临时参议院举行解职仪式的那一刻起,他将自己1月1日从宣誓就职仪式中所获得的权威又返还国民全体。自此,他已成为普通国民,不再享有干涉继任者施政的权力。这使得继任者得以充分行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及之后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所明定的独立行政权。这一重“法”不重“人”的法治主义的政治仪式使新生且脆弱的中华民国立宪主义的政治秩序并未因最高领导人的更迭发生紊乱。孙中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向国民承诺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誓言,解职仪式的举行无疑是对这一遵守誓言行为的确认,而人民主权的神圣性则因卸任最高领导人谦恭的姿态得以彰显。 拙稿接下来拟基于《临时大总统咨参议院辞职文》《临时大总统咨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文》《临时大总统解职令》《在南京参议院解职辞》《参议院代表在孙总统解职典礼中之致词》《大总统咨参议院报告解职日期文》《参议院议事录》等文献,从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的发展脉络对1912年4月1日下午3时举行的孙中山解职仪式进行解读。 一、践行誓言:孙中山解职仪式考察史锡恩:《宣誓与监誓法令之研究》,载《法学丛刊》1992年第37期第4卷,第1—21页。 揆诸史实,解职仪式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例。譬如明太祖规定,“凡驻防关隘之守将,于其调动职务时,必须将所负‘关防’任务交代清楚。以后各机关主官于新旧交接时,亦循例由卸任者将一黄布包扎的印信,交给新任主官接受” 。这种印信交接的解职仪式虽在新任官员就职时举行,但与宣誓制度并无关联。而在封禅、登极、盟誓等中国古代就职宣誓制度的雏形中,也难觅解职仪式的踪迹。即使在近代革命团体内部,除入会宣誓外也不存在与就职宣誓相关的解职仪式。因此,孙中山在民国元年宣誓就职时所言明的解职情形以及他四个月后所举行的解职仪式,除却个人独创的细节之外,整个仪式的构思大抵是在会通中西的时代思潮影响之下对欧美等立宪主义国家相关制度的借鉴。参见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解职令》,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03页。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继任临时大总统后,即着手组阁。迨新政府的阁员经袁氏任命完毕,孙中山即于4月1日颁布“解职令”。 在这份文告中,孙中山言明自己解职后“国中一切政务,悉取决于统一政府”,并告诫临时政府的公职人员在这个民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最高权力的交接期内“勿得懈怠推诿,致多旷废”;期许由革命党、立宪派和袁世凯势力构成的国家公职人员队伍“勿以私见害大局”,全国武装力量“勿以共和昧服从”。事后的历史证明,孙中山在行将解职之时的这些金玉良言,无疑押中了日后近代中国乱源之所在。此外,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在解职后即为普通国民,“得以退逸之身,享自由之福,私心自庆,无以逾此”。这寥寥数言,道尽了这位已为国民革命奔走了近20年的革命先行者面对最高权力时的恬淡心态。然他万万没想到,“卸责”的这一刻,恰恰是他今后继续筚路蓝缕致力国民革命的开端。参见张国福选编:《参议院议事录 参议院议决案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参见《临时大总统咨参议院辞职文》,载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组编辑:《辛亥革命资料》,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32页。参见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解职令》,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
- 信息
- 序
- 绪论 宪法、宣誓与就职宣誓制度叙事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观点辨析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就职宣誓制度在中国古代的雏形与近代转型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就职宣誓制度雏形的递嬗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就职宣誓制度雏形的近代转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的创立与孙中山宣誓观
- 第一节 仪式与誓词: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微
- 第二节 孙中山宣誓观形成的根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就职宣誓制度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央政府层面就职宣誓制度的递嬗
- 第二节 逆流:帝制复辟对就职宣誓制度的冲击
- 第三节 在野政治力量对就职宣誓制度的创新与承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职宣誓制度的定型
- 第一节 序幕:中国国民党及其政权“北伐”完成前对就职宣誓制度的探索与擘画
- 第二节 高潮:就职宣誓制度在“训政时期”的完善
- 第三节 尾声:就职宣誓制度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化
- 本章小结
- 结论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的检视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