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的重建_【美】海因茨·科胡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海因茨·科胡特

内容节选

改变中的世界 在走完一段路后会出现一个点——一个人从一段旅行回来,人生的一个阶段如今已成过去——这时,当艰辛的努力已经过去而得以放松,并允许我们的注意力从已经完成的任务细节中转移开来,我们可以再次回顾我们的所有体验,以整体地理解并从中萃取更广阔的意义。 这就是我感觉我已经到达的点。无论我的主题可能看起来多么广阔,无论我的理论化是多么开放倾向的(free-minded);直到目前为止,我探索的最重要结果就是透过一种严格定义架构下的研究:实证临床的研究架构。无论如何,接下来的部分,我会允许自己浏览一些更广阔的远景——允许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被局限于临床取向的研究回答——即使我知道比起之前,我将立论于较不稳固的基础;我现在提出的观点所牵涉的领域,最多只是位于我专业能力的边缘;或是相关联的主题,一般也只容许纯理论取向的探索。 以不同的角度来看,下面的文页所包含的反思是回答一个问题的尝试: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非个人的科学意义,也具有个人的意义。首先,我以个人的立场来提出这个问题,亦即为什么尽管我长期致力于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而且用了毕生的专业时间来研究并教授这门科学;为什么,尽管我根深蒂固的保守本能告诉我说,能运作的系统不应该被干扰——为什么我感觉被迫去提出一种扩张、一种改变?把这个问题放在属于它的更宽阔架构来看;为什么精神分析除了古典的理论与技术之外,现在还需要一种自体心理学及其相呼应的技术?我认为,精神分析之所以需要这些改变是因为人类正在改变,同时所生活的世界也在改变;精神分析需要自体心理学,是因为假如精神分析还要维持其作为人类理解他自身的尝试的领导力量;而且假如它真的想要保持活力,当面对新资料与新任务时,它必须以新的领悟来回应。 这些新资料、这些分析所面对的新任务,以及分析所必须回应的改变,究竟是些什么?还有,假如分析真的改变了,它仍然是分析吗?这些问题的部分确实已经在前面的文页中被回答了;直接地或借着简单的推论,大部分根据的观察是来自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中,自发地揭露的自体—客体移情的顺序。但现在我将转向的领域,属于“超过基本规则的界限”(beyond the bounds of the basic rule):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因素的审查与社会因素的审查汇合了。 我要借着以下的主张来直接切入主题的核心,那就是使现代西方人的心理存活陷入最大危机的心理危险正在改变。相对来说直到最近的时代,个人所面对的最主要威胁是无法解决的内在冲突。而相关联的主要人际间的集合体是双亲与孩子之间情绪上的过度亲近(overcloseness),以及父母之间具有强烈情绪的关系;而这就是西方文明中的孩子所暴露的。或许这些可以被视为不健全的反面,相对应于健全的社会因素:像是家庭单位的稳固、集中于居家及其周围的社交生活,以及父亲与母亲角色的清晰定义。 今天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机会,不管是观察工作中的双亲,或至少透过僵化的、可理解的想象来带有情感地参与双亲在工作情境中的能力与骄傲;此情境中的双亲自体有最深的投入,而且他们的人格核心对于神入的观察者来说是最可以接近的。今天的孩子所能做的,最多就是观察双亲在休闲时的活动。而对孩子来说,这些时候确实是带有情感地参与双亲的能力与骄傲的机会——例如在露营旅行中,当儿子或女儿能够参与父亲搭建帐篷与抓鱼,以及参与母亲准备家里的用餐。虽然我充分地了解:情感上亲近双亲这样的休闲活动,为孩子形成中的自体提供重大且健全的效果,但是,我承认情感上对双亲的游戏与休闲活动的参与,无法提供孩子的核心自体同样的养分,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的情绪参与所提供的一般——尤其是关于有限的、恰到好处的、非创伤性的双亲失败,提供了转变内化作用所需的燃料。关于我已经投入的心理社会的探索,这里我想要表示一些评论。首先,在勾勒人类主要的心理任务的转变上,我忽略了一个历史时期——有人会称之为前心理的时期——其中人类的能量仍然几乎全然地指向着其生存的外在威胁的应对尝试。第二,我把我的反思局限于这样的人群,他们是密集定居的,是或多或少高度工业化的西方民主政体的世界。然而,我要在第二点评论附带说的是,我的印象是很快地——就宽阔地历史角度来评估——目前只能在我们的西方民主政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问题,也将开始被这样的人群感受到;他们可能处于权威统治之下,或是在未开发的、社会组织不同于我们的地方。 精神分析师不是社会心理学者,更不是文明的历史学者或社会学者——分析师缺少了承担特定的比较检视的科学装备,一方面就是双亲的休闲活动对孩子自体形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双亲的工作活动对孩子的自体形成的重要性。而且,分析师也不能在缺乏帮助的情况下,公平地面对改变中的社会因素并作出普遍而相对的检视;而与这些社会因素相关联的变化中的心理疾患,面对着不同时代的深度心理学者。对于来自相邻学科的科学家们,这......

  1. 信息
  2. 系列策划主编序
  3. 译者序
  4. 推荐者序
  5. 致谢
  6. 前言
  7. 第一章 自恋型人格分析的结案
  8. 第二章 精神分析需要自体心理学吗?
  9. 论科学的客观性
  10. 第三章 对于分析中证据本质的省思
  11. 第四章 双极的自体
  12. 理论的思考
  13. 第五章 俄狄浦斯情结与自体心理学
  14. 第六章 自体心理学与精神分析情境
  15. 第七章 后记
  16. 改变中的世界
  17. 案例索引
  1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