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三千年_葛剑雄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葛剑雄

内容节选

早婚在古代是普遍现象吗 前文我们已经论证过一妻多妾制对人口发展起到的消极影响,大家如果再从电视剧中看到妻妾成群的故事就要意识到,一方面是并非所有古人都有这个条件,另一方面就是这种现象对历史上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一妻多妾制之外,还有一种社会风气也不利于人口增长,这种风气就是早婚。 很多读者朋友会好奇,古代人是不是很早就结婚了?其实早婚现象在历史上很复杂,且并不普遍。 古代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较为发达的国家地区一样,男女都面临着营养条件差、食物不充足的情况,这就导致性成熟的时间都会比较晚。《周礼》中有这样一条记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也就是说当时理想的结婚年龄为男性三十岁,女性二十岁,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早婚,特别是对于男性而言。关于这一点,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还有对这种现象更为具体的解释,“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认为男性到三十岁时,方才筋骨强壮,有资格成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盈,任为人母”,认为女性到二十岁时方才肌体康健,有资格成为人母。随着时代的发展,性成熟的时间才慢慢提前,到了《孔子家语》出现时(现在一般认为《孔子家语》成书于汉朝或之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婚龄标准再一次提前,“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即女人十五岁,男人二十岁为标准的结婚年龄。但学者如此倡导,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人们都能够在这个年龄进行婚配,因为结婚还需要其他条件。 墨子曾经这样说过:“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意思是男性二十岁就应该成家了,女性十五岁就应该去嫁人了,因为这是圣王制定的法律。但随后又说“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早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也就是说现在圣王死了,老百姓就不照做了。早一些的话二十岁就成家,晚一些的话还有四十岁才成家的。尽管墨子此言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尽管存在大众认为合适的结婚年龄,但并非所有人都做得到。细究下来,这里就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执政者都希望增加人口。而增加人口的前提是早婚,早婚才能早育。中国历史上除了在北周武帝、唐玄宗和北宋天圣年间出现过规定男子婚龄十五岁,女子婚龄十三岁的政策外,大多数的时间里还是将法定婚龄规定为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论其原因的话,生理因素是主要原因。男十六,女十四作为最低的结婚年龄就成了历史的主流政策。 经济因素同样是影响早婚的一大要素。结婚需要财产是不言自明的,比如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但双方都没有财产,所以两个人为了生存只得在成都市里开小吃店,“当垆卖酒”的典故由此而来。结果逼得卓文君之父卓王孙没有办法,只好承认二人的婚姻并且赠予了丰厚的嫁妆——佣百人,钱百万。 但这只是富豪家庭的情况,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结不起婚的普通人。《汉书·王吉传》记载了大臣王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评述,“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意思就是当时娶妻嫁女花费无度,穷人凑不起这些钱,结不了婚。那么当时结婚大概需要多少钱呢?东汉的李固写了一篇文章《助展允婚教》,讲到一个叫展允的议曹史,他因为没有钱结婚便求助同人集资,凑了两三万钱办了一个比较简洁的婚礼。这两三万钱大概估算一下,相当于当时五口之家吃五年粮食的钱。而议曹史大概相当于现代县政府的科长,连这样职位的人结婚都困难,就更别说普通百姓了。另外,婚姻讲求门当户对,前文也提到过像明朝的一些远支宗室和富裕家庭,在财力上可能并不匮乏,但找不到门当户对的门第,最终导致女子嫁不出去,男子娶不了妻。 战乱同样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西晋咸宁元年(275),刚经过三国战乱后人口凋敝,大量将士还未娶亲,晋朝政府便实行奖励人口的政策:如果家里生五个女孩子,就给予免除劳役的优待。越是奖励多生女孩,越是说明军中将士难以婚配。白居易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也就是说按古代最低标准,男人应当三十岁娶亲,女人应当二十岁出嫁,但是现在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结婚时多超过这个年龄。古代理想的结婚年龄本来就算是较晚的,但是在白居易的时代连这个标准都超过了。杜甫诗中的情况更严重,“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在夔州有些女人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四五十岁还未嫁人,情况的严重性可见一斑。虽然诗中只记载了夔州,行文或许也有所夸张,但可据此推测,当时很多妇女到中年还没结婚。 另外一个影响婚龄的原因前文也提到过,就是古代的劳役和兵役问题。这两种徭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在服役期间就去世了,女方还等着出嫁,男方服役无归的现象比比皆是。唐诗有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男人已经去世许久,未婚妻却还在梦里夜夜盼归。在这种劳役和兵役普遍的社会状态下,相当一部分妇女也没有办法及时婚配。 一些特殊事件也会导致婚期的延后,......

  1. 信息
  2. 序言 为什么要了解中国人口史
  3. 基础篇
  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口普查的国家吗
  5. 古代有户口本和身份证吗
  6. 历代户口调查结果可靠吗
  7. 为什么朱元璋要出动军队调查户口
  8. 为什么徭役会成为王朝覆灭的导火线
  9. 为什么“丁”数会出现小数点
  10. 历史篇
  11. 汉武帝时期何以户口减半
  12. 三国时期的人口真的锐减90%吗
  13. 唐朝人口数始终未超过隋朝吗
  14. 以富裕闻名的宋朝究竟有多少人口
  15. 蒙古大军南下究竟减少了多少人口
  16. 明朝灭亡是因为宗室超生吗
  17. 清朝的人口增长算得上“人口爆炸”吗
  18. 婚育篇
  19. 古代要传宗接代真的不容易
  20. 古代有哪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
  21. 古人真的有三妻四妾吗
  22. 寡妇究竟能否改嫁
  23. 早婚在古代是普遍现象吗
  24. 古人真的有二三十个兄弟姐妹吗
  25. 家谱中记载的祖先可信吗
  26. 民族篇
  27. 长期与中原王朝对峙的游牧民族究竟有多少人口
  28. 匈奴、鲜卑、契丹今何在
  29. 南蛮、百越今何在
  30. 地区篇
  31. 长安居为什么大不易
  32. 为什么历代都要向首都地区移民
  33. 衣冠南迁使江南成为天堂
  34. 湖广填四川
  35. 闯关东、走西口
  36. 下南洋
  37. 上海人讲的是上海话吗
  38. 近代篇
  39. 马寅初:众人皆醉我独醒
  40. 计划生育四十年
  41. 中国人口会出现负增长吗
  42. 如何应对老龄化
  43. 真的会出现3000多万“剩男”吗
  44. 为什么年轻一代不愿生孩子
  45. 人往高处走——迁出地的推力
  46. 人往高处走——迁入地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