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透过医学难题看生命的底色_卢岳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卢岳华

内容节选

第四节中枢奖赏机制或许搭建了药品变成毒品的桥梁 “毒品成瘾”的主要特征,是难以抑制的强烈渴求和不顾一切的强制性“觅药行为”,属于现代医学公认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和复杂性脑病。而毒品原本是从药物而来,那么该类药物又是通过一种什么机制,继而形成毒品效应来戕害人的机体的呢? 药物的强效性,往往能导致依赖性药物的显著生物学特性,其实质是所具有的“正性强化作用”或“正性效价”作用。这种正性强化作用,不但可以产生与用药靶标一致的高价效应,而且还可通过大脑奖赏机制触发用药者在精神上产生特殊的心理愉悦和精神体验,让用药个体在解除某种痛苦或郁闷时,又能深层次体验某种特殊的精神欢悦与心理放松,从而获得某种满足感。 人是一种高级生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行使与食性本能密切相关的哺乳、饮水、食物和性等基本行为,使行为者得到快感或特殊欣悦体验而强化本能的趋向执行,从而确保生物种族的自然存在和延续发展。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物种的生存与延续都有获得这种自然的趋向本能。如果未能完成上述行为则可能出现“渴求”,从而激活个体趋向这些目标。而与此类快乐有关的感受和事件都称为“奖赏”。 药物(毒品)依赖概念的中枢“奖赏”,即是使用这些依赖性物质后,出现极度放松、精神愉悦、乐观兴奋、心境满足等一系列正性情绪。当个体用药者,首次获得了类似于饮食、哺乳、交配等原始般的欣快感和满足感后,其个体用药行为很快会得到强化,或者说正性强化作用作为激活个体用药(吸毒)的催化剂,进而会导致人体对药物(毒品)的严重依赖。人们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强烈的奖赏效应,甚至比食物或水或性更富有诱惑力。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这种奖赏机制可能是药物(毒品)依赖性形成和毒品复吸行为不断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从而构建了药品变为毒品的机制性桥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将毒品依赖性分为身(躯)体依赖性和心理精神依赖性两个类型。 身(躯)体依赖性是指由于连续性反复或周期性重复滥用药物(毒品),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和躯体组织系统处于一种特殊适应状态。这种在药物(毒品)作用下,实现的特殊病理性状,一旦中断给药或减量用药,便会使原有的短暂的病理稳态失衡,引起一系列躯体反应和精神病理效应,此时,我们把它称为“躯(身)体依赖性”,而由此引起的以中枢性疼痛和精神障碍为主显现的临床反应,称“戒断综合征”。戒断综合征是生理依赖性的重要标志和临床外显,也往往是药物滥用者不敢戒断,且反复难以终止吸毒的根本原因之一。 精神依赖性是指药物(毒品)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精神效应和心理状态,故又称“心理依赖性”。其依赖者表现为对某种药物(毒品)非常强烈的“渴求”状态和不顾一切的强迫性“觅药”行为。当服食该类药物(毒品)后便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一系列特殊的精神欣快和心理愉悦效应,并极其深刻地留在记忆之中,使其吸毒个体处于一种强烈的“渴求”状态,并将追求这种特殊的欣快、激奋、刺激和满足,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最终沦为依赖毒品的牺牲品。 凡能导致身体依赖特性的成瘾药物,研究者们习惯将其称为“硬性毒品”或“烈性毒品”,如海洛因之类;而大麻、可卡因及苯丙胺(冰毒)等多数品种,因引起戒断症状不是十分典型,其躯体依赖性不明显,这种毒品称为“软性毒品”。 除了药物(毒品)的成瘾性外,还有其药物的耐受性也是具有较大危害的。药物(毒品)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毒)物作用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和代偿状态,在反复使用中,其使用剂量必须不断递增,以求维持基本药效水平。否则,成瘾者便无法体验到原药的药后感受。正由于其耐受性,造成了药物(毒品)依赖性而不断增加用药(毒)剂量,从而加重毒品用量对机体的损害。同时,对一种毒品产生耐受性后,还可能对其他毒品产生“交叉耐受性”,这既可让不谙其理的吸毒者同时服用多种毒品,不能掌握好剂量而导致过量使用,出现急性中毒,也为临床脱毒时,医生们为其制订治疗方案时增加了预判难度。 面对毒品这个人类公敌,从1909年世界上第一次关于阿片类问题的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当时被称为“上海万国禁烟(毒)会议”)肇始,到1987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历史上最大规模(达3000多人)的反毒品国际会议,直至今天,全球联手、国际管制,从严打击生产(控制栽培和制造)与贩运(减少供给),到严禁吸食(降低需求)和强制禁戒(减轻毒品危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干预效果并不理想,且几乎每天都有因此而不幸死亡者和前仆后继地误入歧途者,这让理性的有责任感的人们深感痛惜。 许多善良的人们,希望从消费的末端(毒品成瘾者)上打开一个缺口,也就是说,在生产—运输—消费的毒品链条上,如果没有消费者,没有需求者,任何毒品都是没有市场的,都会因无人问津而自然消失。基于此,近些年来,全世界一些药品成瘾研究工作者和戒毒工作者们开始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 信息
  2. 序言(一)
  3. 序言(二)
  4. 导言
  5. 第一章 在健康的元素中,基因难以决定一切
  6. 第一节 遗传是物种得以延续的稳定阀
  7. 第二节 人类在设法揭开遗传基因更多的神秘面纱
  8. 第三节 基因的决定作用或许是有限的
  9. 第二章 “个体差异”或许是医学发展链上永难穷尽的密码
  10. 第一节 世界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兄弟
  11. 第二节 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非简单
  12. 第三节 个体差异表现的方方面面
  13. 第四节 个体差异给医学出了个难题
  14. 第五节 个体差异会影响医学的不确定性
  15. 第三章 免疫的“调控阀”并非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
  16. 第一节 免疫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17. 第二节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配合默契
  18. 第三节 免疫“应答”与“耐受”能保护人体不受侵犯和维护人体自身稳定
  19. 第四节 免疫“应答”与“耐受”二者各自的“太过”与
  20. 第五节 免疫“调控阀”要是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该有多好
  21. 第四章 药物的“双刃性”总在告诉人们:“爱你不容易”
  22. 第一节 药物是颗摧毁疾病这个“碉堡”的“炸弹”
  23. 第二节 药物也可能成为给人类酿成痛苦和不幸的“灾星”
  24. 第三节 不良反应难免让人们对药物既“爱”又“恨”
  25. 第四节 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与药物伴随成长
  26. 第五章 陌生病毒还会不时“造访”人类
  27. 第一节 联合国大会上,专家们未敢盲目乐观
  28. 第二节 病毒是个奇特的“家伙”
  29. 第三节 天花等病毒曾经“杀人如麻”
  30. 第四节 病毒的神出鬼没和诡异多变,常让我们处于被动
  31. 第六章 在纷繁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尴尬
  32. 第一节 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医疗活动中被我们奉为圭臬了吗?
  33. 第二节 医学并非完美,医学也是有缺陷的
  34. 第七章 面对庞大“亚健康”群体我们会望“亚”兴叹吗
  35. 第一节 一个人要贴上完全健康的标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6. 第二节 能否让不符合“疾病”标准的“症状”,做到
  37. 第三节 面对“亚健康”这个庞大群体,医学应该有所作为
  38. 第八章 许多心身病症我们还在视而不见
  39. 第一节 人们受惠生物医学模式不少
  40.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变更将更有益于人类的全面健康
  41. 第三节 “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的序幕被徐徐拉开
  42. 第四节 临床上对心身疾病的认识还存在“弱视区”
  43.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并非寥寥
  44. 第六节 发病的多因性导致心身疾病常处于被忽略状态
  45. 第七节 心身医学的发展还有赖于多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支撑
  46. 第九章 医学能拯救“毒品成瘾者”吗
  47. 第一节 毒品是带有快乐色彩的人类“杀手”
  48. 第二节 “毒品成瘾者”是群迷失自我的 “特殊患者”
  49. 第三节 毒品大多是某些药品的“后代”
  50. 第四节 中枢奖赏机制或许搭建了药品变成毒品的桥梁
  51. 第五节 在毒品产销吸链条中,医学的阻断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
  52. 第六节 难解的方程式,可否换种思路去破题
  53. 第十章 面对自刎者之剑,医生们常显力不从心
  54. 第一节 自杀是人间悲剧的痛苦上演
  55. 第二节 抑郁症是许多自杀者的表演后台
  56. 第三节 减少抑郁症群体是遏制自杀者“登台”的有效干预
  57. 第四节 襄助他们,单靠医学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58. 第十一章 外科类疾病真能“一切了事”吗
  59. 第一节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为醒目的学科
  60. 第二节 手术选择中的迟疑与惶恐
  61. 第三节 手术畅想曲中可否加个“休止符”?
  62. 第十二章 在孕产新生命的历程中,不是每对母婴都是幸运者
  63. 第一节 母亲是贡献新生命的“圣者”
  64. 第二节 不是每位妈妈都是幸运的
  65. 第三节 羊水栓塞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特征
  66. 第四节 医者在羊水栓塞面前,还显得有些怯懦
  67. 第五节 问世几乎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个“坎”
  68. 第六节 不是每个新生命都能幸运地闯过“围生期”
  69. 第七节 围生儿的死亡原因形成复杂
  70. 第八节 在抢救危重围生儿的历程中,医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1. 第十三章 在遏阻“痴呆症”渐进性进程中,可以奏效的法子还不多
  72. 第一节 痴呆症可能成为一些老年人的“新伴侣”
  73. 第二节 痴呆症在临床上已很熟悉,认识上却还很陌生
  74. 第三节 痴呆症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医学并非无所不能
  75. 第十四章 距谈癌不“色变”的日子还会有多久
  76. 第一节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敌”
  77. 第二节 癌症目前还是一头尚未被摸透习性的“怪兽”
  78. 第三节 癌症在机体上要真正“长”成,大多需“过五关、斩六将”
  79. 第四节 面对癌症的威胁,恐惧于事无补
  80. 第十五章 危急重症永远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81. 第一节 危急重症令人们分秒不可懈怠
  82. 第二节 我们真想做成功的“驯兽师”
  83. 第十六章 医生能开启“死亡之门”吗
  84. 第一节 我们可以坦然地谈“死”吗
  85. 第二节 医生是与死亡打交道最多的人
  86. 第三节 死亡也有质量指数
  87. 第四节 世界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死亡
  88. 第五节 “安乐死”是个沉重且颇具争议的话题
  89. 第六节 人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死
  90. 第十七章 在求解无奈的进程中,厚植生命的尊严
  91.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大趋势,难以容忍“无奈”的长期存在
  92. 第二节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进步,将不断揭示难题的谜底
  93.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常带给医学日新月异的影响
  94. 第四节 医学的劝导或将促使一些疾病的预防效果更为明显
  95. 第五节 面对医学的无奈,传统中医药或能释放出特有的光芒
  96. 第六节 生命之躯本无价,生命的尊严更崇高
  97. 参考文献
  9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