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深处_王小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小伟

内容节选

第五章电视的堕落 不少“80后”“90后”一出生家里就有电视,电视比尿不湿要更早地进入人生。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我认为自己三岁以前大概率是裹尿布看电视的。坦白讲,电视对我们这代人的陪伴要远超父母。小时候我经常被一个人扔在家里,门从外面反锁着。除了扒窗台盼父母下班,电视给了我不少慰藉。近来,我一直想买一台老电视放在家里,想把那些温暖的时光凝固起来。又怕父母看我开始怀旧,说我丧失了雄心。雄心这件事,一直不确定有,但是怀旧情绪,疫情期间日渐高涨,好几次夜间泛滥,还哭过两鼻子。有了网络,虽然电视很大,但基本成了摆设。偶尔开电视,也觉得犯难。现在电视通盘网络化,所有内容平铺给你自己选。以前你不大知道下面的节目是什么,即使知道,也要夹杂其他节目来看。网络电视让人立刻看想看的,但也丧失了意外,不能看到未曾预料的。这让看电视的乐趣丧失了大半。 中国电视节目诞生于1958年的“五一”。当日晚七点,北京电视台播放了《工业先进生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庆祝“五一”节座谈》等节目和一些诗朗诵。“文革”中中国电视业受到巨大冲击,电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据统计,1980年全国有电视902万台,达到了百人一台。沿海发达地区,例如广东,1982年电视的家庭普及率已到了70%。内陆地区普及得慢一些,但到了九十年代初,大多数人家里都有了台电视,看电视成了全民体验。 电视刚进入寻常家庭还是一个稀罕物,它和一般的东西大不一样。村里物件都有迹可循,大都是熟人做的。家具是木匠做的,鞋底是母亲纳的,箩筐是舅舅编的。每个东西怎么来的,从材料到制作者,都在自己的生活关系之内。电视是作为一个稀缺品闯入生活的,它来自遥远的城市,人们对它的背景一无所知。村里没人造过显像管,更不知道要用什么材料做。此外,电视的造型像个匣子,遍布各种按钮,和日常用品出入很大,光看样子不大能猜出来是干什么用的。不像铁锹、锄头、铁犁之类的,摆弄几下都能猜到怎么用。 用技术哲学的时髦话讲,传统农具的“可供性”(affordance)——其材料和工程物理特性——邀请人按照特定的方式去摆弄它,进而固定下来一种或几种特定用法。农具自己能说话,它是自带说明书的。电视就不一样,光是拨弄电视是搞不懂怎么用的。这就需要阅读说明书,对电视背后的信号逻辑有点常识。这对不少农民来说是个挑战,一开始还要找个有点文化的人来教教。这就让电视的风采力压农具了。 八十年代初,电视对不少老百姓来说,有点自带光环。电视不单是简单用具,它还代表着一种身份,象征美好和现代的生活。电视被摆在了八仙桌上,和福禄寿喜四大神仙放在一起,电视成了“科技神”。对现代化的渴望反映在电视的设计上,科技神要有自己的造像。神像的手眼越多越厉害,电视的机关越多越先进。据说有日本厂家故意在销到中国的电视上装满按钮,用起来更麻烦了,但是销路更好了。除了要按按钮,还要拨天线。电视头上一根,屋顶也矗立一根。看球赛的时候,你要不停地摆弄电视天线,减少雪花点。这不是一次挪动就能彻底解决的,不同台对应不同的天线位置。那时候人有一种特别稀罕的技能,能够记住不同台的最佳天线位置。这种技能逐渐消失了,现在,人连女朋友的手机号都记不住。 电视的多面性 电视对生活的影响是深远多面的。美国社会学家帕特南专门研究过电视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指出看电视的时间和政治参与是成反比的。一来人们看了太多肥皂剧,没时间去思考严肃的政治议题,这和看报纸的人正好是相反的。另外有人看到电视上的政治辩论,就觉得已经参与了政治,产生了一种虚假的政治参与感。电视通过挤占时间和制造虚假参与的方式造成了政治冷感。 比较起来,电视的政治性在中国一度却是积极的。把电视搬回家里,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巨大的赋权。村里的大喇叭高挂在柳树头,讲话的不是村长就是书记,电影院里的银幕上不是战斗英雄就是各国领袖。人们头一回把声音和图像搬到自己家里来,想看就看,想关就关。干部不会从电视里跳出来非要演给我看。这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另外,电视让人联系起来,这不是在某个神圣使命下的同志情谊,而是对共同喜忧的俗化认同。一想到小时候看电视,时间总会给回忆镀上一层夕阳色,感觉一切都发生在黄昏,并渗透着煮熟的饭香。电视上充满了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人各不相同,但似乎总有一种整体性的东西把大家都浇筑在一起。没有电视,很难想象怎么让十几亿人迅速学习普通话,并从自己狭隘的文化圈中脱离出来,融入一个文明。历史上的帝王通过刀与剑来铸造民族。电视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把来自完全不同文化情境的人逐渐地讲成了一个民族。 就具体政治活动而言,中国人一度过于醉心,电视恰好是个解药。电视不仅让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了自己的世界。虽然一开始电视是黑白的,但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色彩。电视中出现了个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觉得父母在看《渴望》的时候,......

  1. 信息
  2. 推荐序 简单又扎实的生活
  3.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4. 第一部分
  5. 第一章 吃饱与吃好
  6. 第二章 家的构思与营造
  7. 第三章 衣服:一块仪式化了的布
  8. 第四章 林中路与康庄道
  9. 第二部分
  10. 第五章 电视的堕落
  11. 第六章 小城打印店
  12. 第七章 录像厅与大启蒙
  13. 第八章 巨机器学校
  14. 第九章 巫与医:体验治疗
  15. 第三部分
  16. 第十章 手机与现实生产
  17. 第十一章 微信与分享的俗化
  18. 第十二章 断舍离与囤积癖
  19. 后记 生命中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