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中国心胜_张维为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维为
内容节选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21年2月,我在国内一所大学做讲座,正赶上英国通讯管理局先是吊销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播出执照,后又找出一些荒唐理由,对中国国际电视台开出22.5万英镑(约合203万人民币)的罚单,伤害性不算大,但侮辱性极强。在场一位听众问我,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我说,很简单,告诉英国人:中国人民不答应。如果英国一意孤行,它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媒体市场、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知道怎么对付英国的无知与傲慢。《外交部:美方口中鼓吹的是以美国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上观新闻,2022年5月30日。 “中国人民不答应”这个说法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和蒋介石对于这场战争的定性截然不同。蒋介石认为这是国与国的战争,可以遵循国际法,提交国联和国际法仲裁来解决,而毛主席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场阶级的战争、人民的战争,它是日本统治阶级及军阀阶层对中国人民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以人民战争来打败侵略者。这也使我联想到今天中美话语交锋中,我们明确拒绝美国提出的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这个规则是美国的规则,我们支持的是战后形成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中国人参与构建并认可的国际秩序。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深受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关心天下大事,我们也关心天下大事;青年毛泽东洗冷水澡,我们也洗冷水澡;青年毛泽东做社会调查,我们也做社会调查,不仅在中国做,还在世界范围内做;青年毛泽东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对此坚信不疑,而且一直实践到今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页。《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页。 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求真理,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毛泽东说过,有三本书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之一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还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仁人志士一下子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走上政治舞台,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早在1925年,32岁的毛泽东曾为一份叫《政治周报》的杂志撰写了发刊词,他这样写道:“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十月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成功,这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中国人民可以通过共产党组织起来,实现这三个目标:民族独立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百姓富裕安康。很大程度上,这三个目标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39页。《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2页。埃德加·斯诺:《斯诺文集》第一册,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208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5页。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有了这种认知和初心还只是第一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主要还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党。1924年开始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党内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走上层精英路线,聚焦与国民党的合作;另一种是关注工人运动。但后者有个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农民,毛泽东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思考,在1925—1926年间,号召共产党人把农民问题研究起来,号召大家“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毛泽东多次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 他的这些观点当时在党内和整个共产国际范围内都是受到排挤的非主流观点,但历史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对的。这使我想起了邓小平多次讲过的一句话:“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我这里用三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斯大林:《在联共(布)莫斯科机关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中国大革命形势的讲话》(一九二七年四月五日),李玉贞、李琦译,《党的文献》2001年第6期。 一是在20世纪20年代,党内多数人接受的还是苏联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解释,也就是我们都熟悉的“五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据这样的观点,斯大林认为,中国是封建社会,中国需......
- 信息
- 引言
- 中国崛起 改变世界
- 世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 中国话语 影响世界
- 一次理性的对话
- 战略思维 底线思维
-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中国理念 中国道路
- 平视世界 中国心胜
- 没有越不过去的坎
- 百年大变局 后美国时代
- 一场里程碑式的对话
- 结束语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