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_杨先让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先让

内容节选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1974年|木版|黄永玉、杨先让合作作品 1975年夏,黑龙江大庆油田要办展览,请我们学校派人去支援,主要是给人家创作几幅作品。由油画系侯一民带队,版画系有李桦、梁栋和我,国画系有黄均、梁树年、李行简,还有罗尔纯共八个人。 到达大庆,当地领导即向我们介绍大庆在1960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人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介绍劳动模范王铁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大庆油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绝不是贫油国家,等等。油田工人一系列感人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了对油田工作理解得更加深入,我要求下井队体验生活。那是几十里地之外,真是上顶青天脚踩荒原,石油工人不怕冰雪炎夏,向大地要油。我每天与工人在一起同吃同住,看他们辛苦的劳动,听他们豪迈的言谈。我心想此次来油田,不把中国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气魄表现出来决不罢休。 体验生活不到一个星期,驻地来长途电话催我回去,我奇怪为什么这么快就叫我回去,侯一民在电话中说:“我们都已动手创作了,时间怕来不及,你赶快回来吧。”我问:“怎么,你们都开始动手了,那么你画什么?我又分到什么题目?”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画王铁人学毛选,李桦和梁栋合作一幅石油运输题材,罗尔纯画一幅大庆油田风景,给你留了一幅大庆会战,不好意思了,大场面的留给了你。”我一听就乐了,正好,我就等着这个题目呢,我对着电话大喊:“行呀,我过些天再回去。”“大庆会战”这个题目是我渴望的。我也知道这个题目存在着技术的难度与一定的政治危险性。此前不久,一部叫《创业》的电影,表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英勇事迹,感人至深,却被江青批判为“毒草”。而我要画的正是大庆的创业,题目叫《会师大庆》,一般人都有所顾虑,而我却不在乎。 第二天,侯一民又来电话催我快回去,怕时间来不及。我知道他在替我担心,这幅画的场面起码要有千军万马、冰天雪地、热火朝天等大景象。 当我赶回总部时,李桦和梁栋的构图已定,该上版子动手刻了。而侯一民的铁人坐在那里学毛选的肖像,的确也快完成了。我一点也不着急,早就胸有成竹。心想,走着瞧吧。什么叫废寝忘食,什么叫白天黑夜,我当时真感觉吃饭睡觉都是多余。大庆会师在1960年,当时全国的石油工人、技术人员、石油学院的师生都在萨尔图(火车站)集合,向茫茫雪原分头奔去。一队队的人,所有设备都靠人拉肩扛,马车、汽车、红旗招展,人声沸腾。一幅战天斗地的气象。切记当时正逢三年困难时期,人人都在饿肚子呀! 创作中,侯一民不时给我提点意见出点主意。我特别理解他,他身上的担子也不轻,不仅自己要画好,还要向人家大庆方面交差。显然我这个题材又是最重要的。国画系老先生梁树年画松树拿手,李行简专攻风景山水,而黄均先生擅长画工笔仕女,现实题材也能画,但要吃力得多。 记得大家在定稿送审的那天,侯一民负责将稿子收集起来,送给当年领导过大庆会战的宋振明部长等负责人审查提意见。未料想首先通过了我的稿子,并说:当年就是这个劲头,让作者画张大幅的。画张大的?多大?我是刻木刻,有大板子吗?结果找来最大的板子是大张的五合板,110厘米乘130厘米,大得不能再大了。 为了让群众喜闻乐见,我还要用套色的方法,不能太强调木刻版画的黑白效果,要红旗飘扬,冰天雪地,人声鼎沸。 最有意思也最使我高兴的是,坐在一张大木板上刻。一位上海籍的青年技术员,看我的木刻刀不够好使,现给我打了两把刀,真是好使极了,锋利得很。 侯一民怕我完不成任务,因为日期已临近了。一个傍晚,我在屋子里刻版,窗外李桦和梁栋在散步。李桦耳背,谈话声音很大,他对梁栋说:杨先让的画面人多,场面大,恐怕完不成,我们快点刻完可以帮他。我听了心中既感动又感到好笑,心想多谢了,看谁帮谁吧。 当我刻完了主版的最后一刀时,心里无比遗憾,好像还有使不完的劲,但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再刻下去了。那锋利的三角刀和圆刀刻在木板上的感觉舒服极了,真是一种艺术创作与刻木技巧的享受。主版刻完,接着刻套版。主版用油墨印刷,套色用水印印刷,有的套色来不及印,只好手绘了。工作紧张而有成效,最后按期交卷。这张木刻版画恐怕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一幅了。可是后来挂在纪念馆的墙面上,显得那么小(我后来再去大庆时,在大庆纪念馆找了半天才见到它),我认为这幅木刻远处的景象刻得最自由痛快,刀法流畅,侯一民和我都很喜欢。 在此期间,我抽空跑到周边草原上,采野花回来泡在茶缸中画起来。回美院后,我还拿这幅野花写生作品参加了展览,使我奇怪的是侯一民竟对我说了一句:“你真胆大。”后来,我想他是在“文革”中被批斗怕了的缘故,那时画花花草草是会被人说成“不革命的”。 “文革”后,这张《会师大庆》版画参加全国美展,侯一民著文评论将它作为版画部分的图例。我想,那是因为他亲眼见我如何赶制的。 1977年,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业展览会,负责人石峰告诉我,他到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去选能放在全国工业展......

  1. 信息
  2. 前言
  3. 序一
  4. 序二
  5. 从绘画走向版画
  6. 出圈
  7. 武汉之夜
  8. 春日
  9. 延安组画:延安宝塔
  10. 夏日
  11. 备耕
  12. 春节宣传队
  13. 聊天
  14. 村里的广播台
  15. 锻练
  16. 闹元宵
  17. 毛主席在工地
  18. 秋日牧歌
  19. 宣传队员
  20. 公社里的突击队
  21. 北海之夜
  22. 城市交通
  23. 白蛇传
  24. 游春
  25. 单刀习作人物
  26. 单刀习作静物
  27. 习作小品:蓬莱
  28. 渔村
  29. 果乡
  30. 瓶花
  31. 开春
  32. 开春之一
  33. 开春之二
  34. 开春之三
  35. 缝书包
  36. 山坡上
  37. 冬日小孩
  38. 节日
  39. 老牧人与羊羔
  40. 小羊羔
  41. 野花
  42. 晌午
  43. 母与子
  44. 家乡喜事
  45. 古庙新戏
  46. 《刘胡兰传》插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47. 石版习作:锁住太阳留住哥
  48. 延安
  49. 木版习作
  50. 铜版习作
  51. 新曲同唱
  52. 红色宣传员
  53.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54. 日本作家
  55. 冼星海
  56. 秋瑾
  57. 革命妈妈暴莲子
  58. 穷人窑
  59. 喜悦
  60. 亲人
  61. 公社大院
  62. 第一课
  63. 传授
  64. 英雄王杰插图:战友
  65. 《南方来信》插图之一
  66. 怒吼吧,刚果:示威
  67. 卡斯特罗
  68. 为好友黑子而刻
  69. 贴心人
  70. 红卫兵大串联
  71. 安源组画:大游行
  72. 雨过天晴
  73. 麦场上的风波
  74.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75.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76. 会师大庆
  77. 送书
  78. 鲁迅与《可爱的中国》
  79. 围海夺油:立井架
  80. 怀念周总理
  81. 纪念周恩来诗抄插图
  82. 洪湖曙光
  83. 《白毛女》歌剧封面
  84. “五四”时期的周恩来
  85. 鲁迅在“厦大”讲话
  86. 白求恩
  87. 毛泽东为党校题字之一
  88. 敦煌幻想曲
  89. 海底梦
  90. 不惑的阿难
  91. 抱佛脚的迦叶
  92. 荒城之夜
  93. 凭吊
  94. 秋收
  95. 梨渊
  96. 山庄的秋天
  97. 花房
  98. 雕塑家
  99. 雕塑家与学习小组
  100. 六月雪
  101. 一代歌手—郭兰英
  102. 我的母校
  103. 破土而出
  104. 颂周公
  105. 三猫图
  106. 新宅
  107. 童年的回忆
  108. 海女
  109. 长江说“不”
  110. 舞狮
  111. 庭院
  112. 小宅
  113. 北京的秋天
  114. 院里院外
  115. 乡情
  116. 北京的早晨
  117. 村里的喜讯
  118. 张闻天在梅园
  119. 弘一法师
  120. 百岁老人顾毓琇
  121. 恩师徐悲鸿
  122. 梁漱溟
  123. 无题
  124. 附录 杨先让艺术简历
  125. 回望杨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