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解读《资治通鉴》系列(共三册)_姜鹏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姜鹏
内容节选
守成之君的警戒:拒绝奢侈 守成之君的细分类型 我之前把中国古代的君主简略地分成开创型君主和继承型君主。其实这两种基本类型下还可以细分,尤其是继承型君主,可以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历史影响,分成很多不同的子类型。司马光曾在一篇文章中把皇帝分成五种类型:创业者、守成者、陵夷者、中兴者、乱亡者。所谓创业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国之君。这类君主最大的特点,都是“智勇冠一时者也”,即无论智慧还是勇气都能冠绝一时,这样的人才有机会、有能力统一天下。刘邦、刘秀、李渊、赵匡胤都属于这类君主。 除创业者外,司马光所提出的后四种类型的君主,其实都属于继承型君主,只不过他们继承后发挥的影响不同,因此被分成四个不同种类。所谓守成者,顾名思义就是能把祖业看守住,这类君主能够“兢兢业业,以奉祖考之法度,弊则补之,倾则扶之,不使耆老有叹息之音、以为不如昔日之乐”。意思是这类君主非常谨慎仔细,遵守祖上留下来的成法,如果法令有不合时宜出现弊端的,就对它进行修补,如果国家、社会中出现不良现象,就想办法纠正它,不会让那些经历过之前美好时代的老人叹息,说是现如今的日子不如以往了。能做到这一些,就能被称作守成之君了。守成的君主,未必都如创业型君主那样智勇冠绝一时。但一位中等才华的君主,只要能恪守法度,自我砥砺,也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守成者。比如在历史上留下过著名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就是比较典型的守成之君。尤其是汉文帝,可以说是所有守成之君的典范。 和守成者相反的是陵夷者,才华很一般,还不知道自我砥砺、努力修行,“习于宴安,乐于怠惰,人之忠邪,混而不分,事之得失,置而不察,苟取目前之佚,不思永远之患,日复一日,使祖考之业如丘陵之势、稍颓靡而就下,曾不自知”。这类君主平时贪图享乐,不区分人的好坏,不省察事的得失,只贪图眼前安逸。时间久了,国家走势就会像行走在丘陵的下坡道上,蜿蜒向下,日渐衰败。这类君主在历史上非常多,不胜枚举,每个王朝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出现这类享乐主义至上的君主。 在继承者当中,也会出现那种才华过人且又能自强不息的君主。这类君主“虽以帝王之子孙,而能知小人之艰难,尽群下之情伪,其才固已过人矣,又能勤身克意,尊贤求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如是则虽乱必治,虽危必安,虽已衰必复兴矣”。这类君主尽管身为帝王子孙,却能知道民间疾苦。本身具备优秀的才能,还能努力修为,尊师重道,勇于改过。如果有这样的君主继位,哪怕之前这个国家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也还有机会重新振兴,所以这类君主被称为中兴者。这类君主虽然不多,但在历史上也能找出几个,比如西汉的汉宣帝,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但从小长养在民间,深知人间疾苦。做了皇帝后,表现也不错,能使得国家强盛、百姓安乐。又比如唐代的唐宪宗,能在藩镇割据、唐朝中衰的情况下有所作为,对割据势力采取强有力的遏制措施,重新巩固中央权威,这也是了不起的中兴君主。 和中兴者相对的是乱亡者,这类君主是“下愚不可移者也;心不入德义,性不受法则,舍道以趋恶,弃礼以纵欲,谗谄者用,正直者诛,荒淫无厌,刑杀无度,神怒不顾,民怨不知,如是而有敌国则敌国丧之,无敌国则下民叛之,祸不外来,必自内兴矣”。这类君主所作所为都是和常理相反的,不重道义,无视礼法,平时作恶纵欲,荒淫杀戮,引得天怒人怨却还不知反省。如果这样的君主在位,有敌国的,这个国家必然亡于敌国,没有敌国的,必然被人民的力量推翻。司马光称这类君主为“下愚不可移者”,就像顽石一样,不可开化。历史上不乏这类君主,很多王朝后期君主都属于这种类型。 把后四种君主归归类的话,守成者和中兴者都是继承祖业比较成功的君主,陵夷者和乱亡者都是继承祖业不成功的君主。历史上这么多皇帝,陵夷者和乱亡者这两种类型加起来的数量,应该远远大于守成者和中兴者的数量。创业打天下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要守住家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要把祖业守好,一点都不比创业简单。否则为什么历史上的败家亡国之君比比皆是,而成功的守成、中兴之君少之又少呢?那么在继承型君主中,想要成为守成或中兴之君,而不做陵夷或乱亡之君的关键又是什么? 露台之金 先来看创业之君和继承之君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创业之君都曾面对过强大的敌人,经历过艰难的条件,知道最终的成功来之不易,不少人还能保持克勤克俭,或坚持倾听民瘼,关注民生,至少能够做到行为举止有节制。继承型君主则不同,往往自幼锦衣玉食,坐拥丰厚的祖业,不知稼穑艰难,很容易滋生贪图享乐的生活习性。所以,可以说享乐主义是继承之君最大的敌人。能否克服享乐主义,就是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守成之君的重要关卡,很多继承祖业的君主过不了享乐主义这一关,就成为导致国家衰亡的陵夷之君或乱亡之君。 想成为优秀的守业者,不辱没祖宗,就必须克服享乐主义,还是举汉文帝为例。汉文帝曾经想在骊山顶上高显之处建造一个露台,供登高凭览之用。一般皇帝......
- 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信息
- 序言 在历史中寻找未来
- 上卷 理念篇
- 第一章 历史名著的诞生
- 第二章 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 第三章 司马光的政治思想
- 第四章 司马光的秩序观
- 第五章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下卷 实践篇
- 第六章 自我剖析
- 第七章 认识他人
- 第八章 团队控制力
- 第九章 合理计划
- 德必配位: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
- 信息
- 前言 成功的帝王:做长远计划
- 第一卷 战国时代:诸侯王的得与失
- 三家分晋的启示:遵守法则
- 智赵斗法:德者,才之帅也
- 魏文侯“首霸中原”:治下的基本原则
- 无用之用:识别领导型人才的标准
- 商鞅立信:待人以诚
- 孟尝君听谏:明辨弦外之音
- 第二卷 楚汉相争:刘邦的优胜之处
- 刘邦的成功:虚己容人
- 雍齿受封:赏罚公平
- 项羽的失败:自我反省
- 储位之争:权力交接稳定法则
- 第三卷 汉初时期:守成之君的策略
- 文帝克己:不偏不倚,私不害公
- 守成之君的警戒:拒绝奢侈
- 七国之乱:消化矛盾,计划周密
- “雄猜”悲剧:不可试探人性
- 河政之争:合理分配资源
- 张弛之道:及时调整战略
- 世事洞明: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
- 信息
- 第一卷 权臣在侧:对抗性困境
- 二十七天皇帝:空降领导,戒急用忍
- 霍光夺权:新旧权威对抗
- 立后之祸:手段正当性
- 汉宣帝让权:避免冲突
- 第二卷 君臣自省:何以立身
- 修身齐家:保持低调
- 上善伐谋:不战而屈人
- 萧望之之死:明辨明断
- 陈汤功过:权衡优缺点
- 红颜祸水:拒绝诱惑
- 冰山难靠:保持独立性
- 第三卷 把握规律:何以待人
- 傅商封侯:公私分明
- 汉哀帝“断袖”:警惕捧杀
- 外戚专权:防微杜渐
- 王莽篡汉:应做怎样的理想主义者
- 光武中兴:不图小利
- 光武待人:设身处地
- 名臣风骨:保持自省
- 第四卷 竞合策略:从实践中获得启示
- 与权比邻:外戚的生存之道
- 马援平陇西:知行合一的难度
- 邓太后礼让:立足长远
- 暮夜却金:慎独
- 跋扈将军: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