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一枝梅:改革开放卅五年的学术思考_王河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河
内容节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国家体改委基金项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及其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理论上的一个大突破。在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上明确写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法律地位的意义 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变革。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中,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由一个 “社会中心” 即国家进行管理,国家不仅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而且还通过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将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企业直接纳入宏观经济运行的轨道。于是,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就成为宏观经济联系微观经济的纽带,成为推动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和力量。这样,企业的运行就不再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目的、独立的方式,纯粹是直接实现宏观经济目的的工具,从而造成了企业活力的窒息和生产效率的低下。同时,由于计划的制订具有非规范性和非经济性,以及计划能力、计划手段的落后与计划的无所不包性、复杂性的尖锐矛盾,这些指令性计划不可能是科学的,更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运行表现为价值运行,其目的必须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国家的计划一般不带有强制性,而是协调性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依赖市场平等的交换,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无论国家是否向市场输出变量,以及输出怎样的变量,企业都不直接面对国家。市场具有高度的激励能力,能比较准确及时地传达出资源配置信号,因而,它能带来生产高效率和资源配置高效率。显然,社会主义市场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变革,是自主对统治的变革,是平等对等级的变革,是高效率对低效率的变革。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目标和道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克服了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推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一理论没有明确经济调节的根本手段和补充手段,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模糊,人们可以各取所需,或者强调计划的作用,或者强调市场的作用。这种理论还导致一些误解,如有人认为,计划调节包括指令性计划调节、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三个部分,便把市场调节归入了计划调节;有人把生产资料的统一调拨、消费品统购包销也看成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些误解反映在改革的实践中,结果是改革徘徊不前,或者是改革进展缓慢,或者是出现 “体制复旧”,导致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则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彻底挣脱旧体制的束缚,为改革的进一步突破,指明了目标和道路。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藩篱。由于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人们长期习惯于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以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基本制度,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市场活动范围有了巨大扩张,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但是,囿于僵化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不敢再向前跨越一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否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争论范畴,解除了抽象争论姓 “资” 和姓 “社” 的束缚,从而激发人们理直气壮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法律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按照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通过市场运行和实现的一种经济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是以市场标准为判断依据的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运行机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市场调节的对象、内容、程度、范围以及结果的验证,都是以市场的需要和市场的检验作为依据的。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从市场取得和向市场提供,通过公平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促进整个生产要素市场合理流动,实现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2)这是把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对计划的否定,而只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
- 信息
- 第八章 中国法律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 劫后余生志不坠,顽强拼搏多贡献
- 第一章 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解剖
- 中国经济法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发展探索
- 试论经济法制系统工程
- 试论经济政策同经济法的关系
- 第二章 坚持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 试论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
- 对外开放与经济法制
- 香港稳定与繁荣的保障
- 特区法制是建设特区经济的保障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发展大趋势
- 论构造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集团
- 企业集团分配经济利益的原则和方法
- 论横向经济联合体的法律地位
- 论国家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 论银企财团型的集团公司
- 发展科技开发集团的探讨
- 积极发展股份制的集团公司
- 论企业集团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
- 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
- 第四章 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科学发展
- 试论当代中国城乡个体经济的性质
- 中国特色民营企业法律地位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
- 第五章 确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法律地位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 构造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及产权的新型关系
- 企业集团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新模式
- 第六章 强化中国科技提升创新能力
- 论中国科学技术的法制管理
- 科技活动中的合法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及其防范对策
- 中国技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 中国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制保护
- 第七章 按国际惯例管理涉外企业
- 中国正在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 中国涉外企业按国际惯例管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
- 第八章 中国法律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 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关于中国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探讨
- 第九章 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 关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 坚持集团化办学,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 第十章 利益均衡机制是解决复杂社会关系的密码
-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利益均衡机制
- 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 附录
- 附录一 对改进涉外企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 附录二 探索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的发展道路
- 附录三 涉外经济法学的开拓之作
- 附录四 世界冠军王军霞肖像权名誉权纠纷诉讼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