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柳叶刀_何兵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何兵

内容节选

抽丝剥茧,坚韧不拔 ——徐某某不构成受贿罪的辩护词 【案情回顾】 徐某某在工商银行总行任职高管期间,其下属马某某在审批贷款时受贿,江苏某地检察院遂怀疑徐某某也参与其中,本案由此引发。 2018年2月11日,江苏某地检察院指控徐某某4起受贿,合计238万余元。我与徐冯彬律师在审判阶段接受徐某某妻子的委托,介入本案辩护工作。2019年8月27日,开庭4个月后,检察院最终撤诉[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苏02刑初12号]。 【办案经过】 本案辩护成功,最核心之处在于,我们经过逐字逐句地审查徐某某的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确认徐某某的有罪供述是办案人员编造后,逼迫其签字形成。徐某某被指控的收受唐某某、戴某某及韩某贿赂款,都是虚假的。 在具体事实的辩护中,我们通过还原客观事实的方式否定在卷的不实供述与证言。例如指控收受唐某某贿赂一节,笔录提到的行贿理由是唐某某为了感谢徐某某帮助其获取了工商银行H股的购买额度。但我们经过查询香港交易所的官方网站发现,工商银行在2016年10月16日对外发布H股招股书,10月26日对外发布发售结果公告,而检察机关指控的“送钱”时间是2006年8月。也就是说,唐某某“送钱”给徐某某时,工商银行甚至尚未对外公开招股。江苏某地检察院指控,唐某某获取了工商银行H股的购买额度后,对徐某某表示感谢而行贿,在客观上时间顺序颠倒,完全不能成立。 同时,我们还在香港交易所查询到了工商银行港股发行文件。该文件明确,H股分为香港公开发售和全球发售。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出现了超额认购,后来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购买额度,一切都是随机的,没有人能从中为唐某某谋取利益。检察机关的指控,被客观事实所击破。 【辩护意见写作思路】 在辩护意见中,我们首先使用了大量篇幅,详细列举徐某某被诱供、指供,其有罪供述是编造的等内容,直接否定掉其有罪供述。随后,我们针对各项具体的受贿指控,根据客观证据固定真实情况,并结合法律适用作无罪辩护。 以下为辩护词选摘。 尊敬的合议庭: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接受徐某某委托,委派本人担任被告人徐某某的辩护人。辩护人认为,徐某某无罪,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本案证据证明,徐某某的有罪供述笔录及其妻子赵某某在侦查阶段所做证言,均是被刑讯逼供形成的。相关证人也已出庭作证或重新出具证言,说明其在检察院所做笔录与事实不符。贵院对本案的审理不仅要依法进行,还应充分考虑本案可能对香港地区产生的影响。具体辩护意见如下。 一、徐某某在讯问中遭受了侦查人员的指供、诱供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是职务犯罪案件中最核心的证据。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相较于其他案件,更看重行贿人和受贿人是否对受贿事项有相互印证的笔录。虽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多次发文强调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重要意义,但我们在多年的办案过程中发现,办案单位基本不会主动提供讯问同步录音录像供辩护律师审查,有些辩护律师也会因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对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审查工作。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是一座富矿,我们经常在其中发现被告人被刑讯逼供、办案人员编造有罪供述、被告人的无罪辩解不被记载或被隐匿等能直接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内容。这一辩护内容,甚至毫无技巧可言。对辩护律师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坐得住、沉得下。只要辩护律师愿意花时间查阅同步录音录像,就一定会有收获。】 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对徐某某进行指供、诱供,使徐某某按照侦查人员想象的“犯罪事实”进行供述。 例如,徐某某在4月27日供述紫霞谷房产一事时,称自己只是约了唐某某和丛某“中午吃了个饭”。侦查人员当即说道:“不!你两面都约好了才行。照你的说法,好像我什么也不说,你们两方一来,我请你们吃一顿饭,你们好了,哪可能是这样?……大家原始投资,都懂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对方背景也还不错,身份也还不错,我也就卖个面子,对不对?当然你如果身份很高的话,那么就是不是五千万了,说不定五亿股了,对不对?……否则的话,我就让他们吃一顿饭?那我去拉,他们肯吃一顿饭?”说完后,徐某某即称:“当时我是做一个中间人。”侦查人员又说:“你不是作为中间人,你也利用了你的影响力。”徐某某被迫答道:“对。” 侦查人员将自己对事情经过的臆想,强加到徐某某的意识里,并不断诱导徐某某按照侦查人员的思路交代问题。诱供行为非常明显。《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本案中,侦查人员的此类指供、诱供行为,频繁地出现在讯问过程中,严重违法。 二、侦查人员编造了徐某某的有罪供述 徐某某在讯问过程中,对于侦查机关指控的几笔经济往来都做了如实陈述。但侦查人员不但没有如实记录,反而编造情节,添加徐某某没有陈述的内容,使得笔录内容变为徐某某自认受贿(详见附件一篇幅所限,暂略)。 三、办案人员对徐某某极尽威胁恐吓(详见......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序 追求刑辩精细主义
  4. 自序
  5. 一起惊动全国人大的诈骗案
  6. 步步为营,为市值百亿龙头企业去黑
  7. 电子数据揭真相,一辩救了百余家
  8. 算细账釜底抽薪,市值千亿企业去黑
  9. 抽丝剥茧,坚韧不拔
  10. 同录审查现端倪,魔鬼藏在细节中
  11. 明确专门性意见审查规则的里程碑案例
  12. 踩下行政机关异地趋利性执法的刹车
  13. 深入田间地头,11人重获自由
  14. 不能让人民遵守他们不知道的规则
  15. 不得单独据行政机关内部文件定罪
  16. 十九载后,五人脱樊笼
  17. 法庭内外齐发力
  18. 深究客观证据认定是否“违背妇女意志”
  19. 半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