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8辑)_杨宜音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宜音 主编
内容节选
社会心态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30)的资助。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手机依赖和同伴信任的多重中介作用 史梦薇,女,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蔡菲,女,贵州民族大学讲师;李强,男,贵州民族大学讲师;罗国宾,女,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二小学教师。 史梦薇 蔡菲 李强 罗国宾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手机依赖和同伴信任在家庭功能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5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庭功能等量表对大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结果表明:家庭功能的适应性、亲密度与心理幸福感、同伴信任呈正相关,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心理幸福感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与同伴信任呈正相关;而手机依赖与同伴信任呈负相关;手机依赖和同伴信任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幸福感间起多重中介作用。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降低其手机依赖程度,进而促使其获得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本研究的结果深化了主观幸福感理论,探讨了家庭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功能 心理幸福感 手机依赖 同伴信任 一 前言 如何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幸福悖论”,即为什么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现实也在印证这一观点,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全球幸福度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中国人幸福感的全球排名下降了7位。可见除了经济收入外,还有其他作用于幸福感的因素。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幸福感,能够预测大学生较高的心理韧性和乐观水平(Salsman et al.,2014)。因此,探讨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幸福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基于不同的哲学背景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一个是以实现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前者强调没有辛苦付出的主观快乐;后者在注重个体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加关注自我实现和发展,更具有积极性和现实性。现有研究表明,趋乐避苦的主观幸福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以实现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则更持久(姚春序、蒋静静、倪序东,2018)。故而,探讨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是提升其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不同的学者对心理幸福感的界定不一样。Waterman认为幸福感涉及与真实自我的一致,是在进行与深层价值最匹配的活动中,一种全身心的投入(Waterman,1993)。Ryff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幸福感应该是“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并提出了六维模型来测量心理幸福感(Ryff,1989)。另外,还有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突出个人内在成长趋势和心理需要(Ryan & Deci,2000)。 影响心理幸福感的因素涵盖了个体的内部和外部要素,主要有人口学变量、人格要素、家庭因素以及生活情境和心理因素(张陆、佐斌,2007)。其中,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初始生活情境,是个体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功能将家庭看作一个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具体来说,家庭功能有两种研究取向:注重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结果取向和重视家庭系统实现各项功能过程的过程取向(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2004)。鉴于家庭对于个体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考察家庭功能影响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目前,关于家庭与幸福感的研究有: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作用于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通过自尊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刘米娜,2013);另外,徐佳和赵旭东的研究显示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的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幸福感得分与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系统逻辑得分、疾病观念得分均呈负相关(徐佳、赵旭东,2018)。可见,家庭功能可能会通过与家庭有关的因素影响幸福感。 家庭功能作为教养环境,不仅直接作用于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而且还通过影响其他因素间接塑造个体生活行为。手机依赖是指“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频次,容易深陷手机中无法自拔,继而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造成损害”(邓松涛、潘清玉,2015)。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存在一定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与手机依赖相关(Ezoe,2009;李婧,2016)。而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功能显著相关,即父母秉持情感温暖和理解的教养方式与良好的家庭功能相联系,拒绝和否认与较差的家庭功能相关(章莘尼、方芳、白福宝,2018)。由此,可以推断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存在相关关系。家庭功能能够影响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则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王月琴、张宇,2015)。据此,可推测手机依赖可以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信息
- 本期文章
- 主编简介
- 本辑特约主编简介
- 卷首语
- 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医方群体的医患地位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 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对老年人社会信任的影响
-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手机依赖和同伴信任的多重中介作用
- 中国医患信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互联网使用、社会信任与患方信任
- 文化价值观和医疗满意度对患者信任的影响
- 社会距离与病情陈述类型对医患信任的影响
- 自媒体提升对医信任的优势与路径
- 交换资源信息对医患信任与决策的影响
- 临床风险沟通的医患差异与应对策略
- 心理治疗中医患信任模式的变迁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