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0辑)_杨宜音 主编;陈咏媛;谢天 本辑特约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宜音 主编;陈咏媛;谢天 本辑特约主编

内容节选

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苗瑞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王俊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苗瑞凯 王俊秀 摘要:居住流动日益频繁,已成为政府和学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居住流动虽促进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2669个样本的调查,探讨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社会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环境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环境安全感在居住流动性和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但作用存在差异,居住流动性通过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的降低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但通过环境安全感的提升可以缓解对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居住流动性 幸福感 社会安全感 人身安全感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资源分配与发展的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工作和生活方式而搬迁到其他城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经从2000年的1.44亿增长到2018年的2.86亿,居住流动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大规模的居住流动虽然对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张华初,2014),但也造成了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一系列问题加之居住地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安土重迁的国人心理带来了持续且深入的影响(戴逸茹、李岩梅,2018)。十九大报告已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居住流动群体的比例日渐扩大,培育和维护居住流动人口的积极心态,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应成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居住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亦受到学界的关注。心理学研究针对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的关系做了一些探索,发现居住流动性对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住所搬迁越频繁,幸福感越低。但以往研究在分析其内在机制时,多是从社会关系断裂、社会支持减少等社会资本角度出发(Oishi & Schimmack,2010;Flouri,Mavroveli,& Midouhas,2013;Coley & Kull,2016),忽略了与搬迁流动关联密切的社会风险因素。与居住稳定人口相比,频繁搬迁的个体首先要面对的是新环境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在心理层面的直接反应则是社会安全感。因此,有必要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明确居住流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这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当前社会背景下居住流动人口的社会安全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流动政策、提升居住流动人口安全感和幸福感时提供参考。 (一)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居住流动性(residential mobil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居住地变换的频繁程度(Oishi,2010)。社会生态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态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居住流动因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动态”的方面而成为研究热点(戴逸如、李岩梅,2018)。已有研究表明,居住流动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居住流动越频繁,幸福感越低(Oishi & Schimmack,2010;Salehi et al.,2015)。 Oishi和Schimmack(2010)对美国7000多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追踪调查,以检验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被试在童年期搬家越频繁,成年后幸福感越低;而且相比于性格外向的人,性格内向的人的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之间呈现更加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还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负向关系是由于缺乏亲密的社会关系所导致的,内向者原先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破坏,在新环境中又难以迅速建立亲密的社会关系,以致其社会支持资源不足,产生孤独、焦虑,幸福感降低。Magdol(2002)还曾利用美国的一项全国性的家庭调查数据对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关系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控制了社会阶层、婚姻状况等变量后,发现居住流动性对女性的负面影响更大,一方面居住流动可能伴随着女性职业、生活习惯的变化,另一方面亲戚距离的增加导致的社会联系减弱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慢性压力。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了幸福体验。目前国内关于居住流动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针对高居住流动群体——流动人口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多。谢霏雰等(2015)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发现超过一半(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而且社区融入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社区融入度越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也越高。张雅欣、孙大鑫(2019)利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了迁移行为对幸福感的......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主编简介
  4. 本辑特约主编简介
  5. 流动社会的流动之心: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流动性研究(代卷首语)
  6. 叠合认同:新媒介参与下随迁母亲的多重身份建构
  7. 成年居住流动性对风险资产投资期限偏好的影响
  8. 人口流动、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一个跨层次中介模型
  9. 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10. 社会态度、政府信任与不同类型移民群体的心理健康
  11. 流动儿童城乡文化适应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来自武汉市的调查
  12. 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生产规范与嵌入性的作用——关于粉丝爬墙和脱粉的网络民族志
  13. 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的身份认同与认同转换
  14. 职业流动意愿的类型及其影响机制——基于CLDS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
  15. “闯关东”和独立我的地区文化
  16. 中国社会变迁知觉的“美好明天效应”: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
  17.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18.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