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智能社会的来临_信息社会50人论坛 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信息社会50人论坛 编

内容节选

吕廷杰 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若干问题思考 吕廷杰,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通信协会常务理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与国际经济技术前沿接轨的经济领域。同时,数字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数据资产化、要素化和流动性滞后于技术应用的现象,导致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力不足、商务模式创新乏力等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实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完成的课题。 2020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将改写生产函数,放大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度,并提高总要素生产率。这将在更高的维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赶超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先进的生产力必须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所以,数据要素的治理思路也同样需要创新。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的数据,2017—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2021年的数据产量在全球的占比为9.9%,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规模约为545亿元,仅为美国的3.1%、日本的17.5%。由此可见,尽管我国数据的产量巨大,但使用效率亟待提高。因此,如何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要素的供给能力,构建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确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数据治理思路与制度。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要点是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即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实行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对于公共数据,主要是强化统筹授权使用和管理,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对于企业数据,市场主体享有依法依规持有、使用、获取收益的权益;而对于个人数据,则推动数据处理者按照个人授权范围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一个重要前提,即不损害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和公共利益。与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相配合,还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充分保护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合理保护数据处理者对依法依规持有的数据进行自主管控的权益。 一、数据要素的基本特征 市场配置生产要素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只有通过市场来配置,才能真正地让数据要素流通起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数据是一种虚拟性的资源,要发挥其价值则需要经过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形成信息和知识。将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数据处理的结果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数据就转换成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指数据要素供求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数据要素价格在价值决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来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市场化配置存在明显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数据要素的特征决定了其运行机制和价值形态更加复杂,带来数据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较低、数据交易机制不够健全、数据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教授最著名的学术贡献是基于契约的产权交易理论。他把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与法学意义上所有权进行了分割,其中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与处置权。这极大地清晰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权结构性分置的理论框架,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依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进行数据要素市场顶层设计犹如建造一座大厦,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从技术、经济和法学的角度,厘清数据要素的关键特征,摆脱所有权的羁绊,对数据要素的产权结构性分置提出理论依据。为此,笔者在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总结为数据要素的4个基本特征。 (一)非自然性特征 管理学理论将管理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借助这一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数据资产是没有自然属性的,这与天然蕴藏在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和能源有着本质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在数字科技发展与应用十分活跃的今天,电子数据是数据要素的绝对主体。电子......

  1. 信息
  2. 编委会
  3. 序言/Preface
  4. AI狂飙
  5. 张 江 AI何以涌现:复杂适应系统视角的ChatGPT和大语言模型
  6. 陈德人 人类新文明的三元空间:GPT视角
  7. 张云泉 算力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8. 胡 泳 人工智能不“智能”
  9. 段永朝 重新理解语言:大模型中蕴含的语言学问题
  10. 邬 焜 信息与智能及文明形态划分相关关系的辨析
  11. 翟振明 元宇宙的哲学预设与造世伦理
  12. 左鹏飞 元宇宙的发展态势、风险研判与对策建议
  13. 腾讯研究院 谁在布局生成式AI
  14. 数据洪流
  15. 姜奇平 数字经济将带来市场机制的一场变革
  16. 狄增如 真正的高手,都有系统性思维
  17. 车品觉 如何将数据提炼成随时可用的“业务石油”
  18. 吕廷杰 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若干问题思考
  19. 沈 浩 大数据视域下的数据伦理与消费者保护
  20. 阿拉木斯 加快构建我国数字经济的法律体系
  21. 辛勇飞 中国数据治理规则体系构建:现状、挑战与展望
  22. 全球格局
  23. 董洁林 “卡脖子”难题的破解与重大科技创新
  24. 安筱鹏 ChatGPT:美国数字创新森林中的一片叶子
  25. 邱泽奇、张蕴洁、冯莉媛 中美欧国际数字治理格局比较研究及建议
  26. 张新红 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27. 中国航道
  28. 余晓晖 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29. 高红冰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30. 杨培芳 智能化信息生产力催生第三种经济形态
  31. 吕本富 平台经济如何升级才能堪当大任
  32. 何 霞 车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业组织结构
  33. 张永生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34. 左美云、李逸博、林琳、蒋玉娜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发展洞察:基于纵向比较的视角
  3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进展
  36. 信息社会共识
  37.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