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是怎样炼成的_陆新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陆新之

内容节选

由教训到经验 王石沉浮商海多年,颇有一些传奇故事。其间既有成功的欣喜,也不少惨痛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事业的发展,王石产生了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希望别人不要重复自己所走过的弯路。基于这个出发点,王石很热衷于同意气相投者探讨经营之道。十年来,和他交谈地产心得者不知凡几,但是真正像冯仑那样对他的独到见解能够有共鸣的还是很少的。其实,不知情者也就罢了,知情者深知,王石关于房地产的谈话,虽然大多都是那几个观点,但其实包含了王石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若干年的诸多心得体会。 万科搞房地产从土地投标起家。由于投标买地成本太高,要想赚点钱就一定要在项目操作上有独特之处,所以几年熬下来,王石麾下练出了一支功夫过硬的队伍。但这已是后话,在开发前期,王石和他的同仁们是惨淡经营了好几年的。 1988年,万科倾家荡产在深圳拿下的第一块地,其实归因于一个计算上的错误,当然,最终也归因于对房地产行业缺乏经验。当时,亲自上阵参加投标的王石,报出了一个令全场极为震惊的价格,事后被人骂为“黏线”。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的楼面成本已高出当时市场的楼宇售价。1988年的房地产并不像这两年这么热,难怪有人骂他神经病。王石报价一出口,已知不妥,无奈拍卖官一锤敲下,覆水难收。当然,要弃标也可以,最多是损失一点定金。土管局官员鉴于该报价实在太超出意料,也劝王石不行就算了。王石当时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干吧,风险太大,成败难以预料;不干吧,“气可鼓不可泄”,刚刚入道就灰溜溜地败下阵来,以后何时再有机会固已难料,在地产界可就再也难以抬头。思前想后,王石咬咬牙,硬着头皮拍胸脯上。 三年之后,该项目全面竣工,万科也不是点石成金,最后这个项目没有为企业赚到多少钱,但企业从此介入了房地产,积累了经验教训,而且培养了队伍,也可算是另一方面的收获。 王石在深圳折腾了三四年,总觉得施展不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王石感到这是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不可轻易错过,遂亲自出马,穿梭于全国各地,寻找投资机会。热情高涨之余,也闹了一些笑话,如今说来听听,也可给人一些启发。 话说当时王石兴冲冲率领一众部下杀奔广西北海,那边厢北海卖地已卖得热火朝天。全国各地热钱涌至,而且还有洋人鬼佬混杂其中,圈地运动搞得不亦乐乎,比起十几年后今天的圈地热也毫不逊色。王石到了北海之后豪情万丈,对着北海市长先介绍了万科的上市公司背景,然后提出投资意向。市长见他盛意拳拳,略一沉吟说:“市区周围的地吧,已被圈得七七八八了。你要的话还能给一点,但都不大。这样吧,城市外围有一片4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价象征性地付一点,就算是送给你,你把它建起来吧!” 40平方公里,一个不小的城市!王石顿时大喜过望,在深圳受了不少闲气,尽干些不过瘾的小项目,在北海可以大干一场了!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到深圳,王石开始在属下面前畅谈城市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 好在王石没有马上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否则,他和他的企业至今仍将陷于一个难以自拔的泥坑。4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深圳城区的面积!深圳是集全国之力,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建起来的。以万科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搞一个40平方公里的社区开发,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但当时沉浸在兴奋之中的王石似乎没有醒悟过来。 虽然热情无限,但是王石也不是蛮干的人,为了搞好项目规划与开发,王石邀请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地沿经济学家和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师一起去北海,给北海市领导开专题讲座。两位专家从专业角度讲开去,市领导听得入神,王石却越听越坐不住,暗自倒吸了几口凉气! 1平方公里的土地,“七通一平”要花2—3个亿,北海规划开发300平方公里土地,光前期开发就要花800个亿。有投入还要有产出,按30%的增加值计算,800个亿的投资至少要有1000个亿的产值相配套,而目前北海的国民生产总值才18个亿,差距甚远…… 专业人士几个简单的数字,让王石感到脊梁骨直冒汗,脑子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原来的计划马上调整。匆匆结束了北海的这次惊心动魄的行程,王石一行逃也似的飞回了深圳,从此闭口不提40平方公里土地一事。 地产不能太热,但是仍然值得深究,于是王石潜心摸索跨地域房地产开发方向,对投资策略进行调整,将投资重点集中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地带,并着重开发以国内城市居民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大众城市住宅。实践证明,这个投资方向是经得起时间和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的。 其后万科做地产由小到大,由小项目做到大盘,由勉力赚钱到后来打造工业化标准,自然是脱胎换骨。根据万科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万科房产在2002年度的销售面积已经排在全世界第一,2002年万科全国销售住宅11000多套,因此可以说,按住宅销售面积来算,万科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一消息对于深圳房地产业来说不啻为一个不小的刺激和震荡。虽然这个数字......

  1. 信息
  2. 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3. 书本介绍
  4. 楔子十年因缘话王石
  5. 王石是谁?
  6. 青年王石
  7. 初识铁汉王石
  8. 新制度建设者
  9. 不一样的企业家
  10. 第一章王石之初
  11. 引子
  12. 深圳创业
  13. 万科之初
  14. 投资祖国大地
  15. 围绕万科的小故事
  16. 万科初期的“各大产业”
  17. 第二章坎坷股改路
  18. 引子
  19. 主动股份制改造
  20. 新尝试好事多磨
  21. 卖股票原来很难
  22. 王石没要白分的股权
  23. 股份制改造余波未了
  24. 股权变化尘埃落定
  25. 第三章三三〇事件
  26. 引子
  27. 铁汉王石
  28. 万科反击战
  29. 应变的幕后
  30. 第四章万佳的争夺和放弃
  31. 引子
  32. 大举扩张受挫
  33. 新商场一炮走红
  34. 再遇股东发难
  35. 万佳崛起的经验
  36. 加强管理见效益
  37. 零售业欲速则不达
  38. 第五章功成上海
  39. 引子
  40. 上海西郊花园首战告捷
  41. 再接再厉开辟城市花园
  42. 申万事件:善意参股的典范
  43. 来去匆匆的申万联姻
  44. 城市花园历经低谷
  45. 上海始终是万科的重点
  46. 研究上海根植上海
  47. 第六章万科做减法
  48. 引子
  49. 由教训到经验
  50.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51. 1994年,王石开始反思房地产的发展方向
  52. 减法壮大主业
  53. 万科再造品牌效应
  54. 新阶段的万科攻略
  55. 王石谈万科
  56. 第七章物业管理竞争力
  57. 引子
  58. 取代居委会的物业管理公司
  59. 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
  60. 推动万科物业管理的陈之平
  61. 物业管理提升无止境
  62. 第八章与华润的亲密接触
  63. 引子
  64. 王石:万科需要稳定大股东
  65. 万科缺钱也缺地
  66. 大股东更换之后
  67. 宁高宁在想什么
  68. 王石的说服力
  69. 郭钧之见
  70. 增发的戏剧性中止
  71. 一次没有赢家的角力
  72. 华润、万科各自修行
  73. 第九章王石的管理用人之道
  74. 引子
  75. 四个职员的万科情怀
  76. 一桩车祸的善后
  77. 一位文化人的万科之旅
  78.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79. 王石的管理者三原则
  80. 用制度保障职员
  81. 在路上的“新动力”
  82. 附录:万科管理层的待遇
  83. 第十章因为山在那里
  84. 引子
  85. 珠峰登顶
  86. 山上的艰难时光
  87. 为什么去登山
  88. 爱恨缠绵的登山感受
  89. 模范山友
  90. 征服自我
  91. 附录一:王石的登雪山成绩
  92. 附录二:关于登顶珠峰的深入对话
  93. 附录一王石身边人物志
  94. 企业家朋友们
  95. 王石的山友们
  96. 王石的子弟兵
  97. 后记
  98. 附录二王石与万科二十年大事记
  99. “蓝狮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