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在谈论杜拉斯_黄荭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黄荭

内容节选

我译《外面的世界Ⅱ》 1997年本科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一直待在火炉南京,成天窝在逼仄的女生宿舍,两台小风扇,一台扇电脑,一台扇我,只为赶着翻译杜拉斯的随笔集《外面的世界Ⅱ》。真的流了很多汗,天热是其一,心虚是其次,没有旁骛的日子,我的世界只有杜拉斯、电脑、茶和窗外纠结的蝉鸣。 我并不喜欢杜拉斯,因为她太嚣张、太爱议论、太自以为是,用儒家的话说,就是她太“过”了。尤其是看过让-雅克·阿诺拍摄的《情人》,越发让我有“多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的感受。我不知道如此专注于自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伊甸影院》《情人》《中国北方的情人》《扬·安德烈亚·斯坦纳》等描述的都是她的自我世界,站在水边,贪恋自己水中的倒影)的作家,她眼中还有外面的世界?我对她更多的只是好奇,于是好奇让我接下了十几万字的翻译,还有夏天一额头的痱子。 之后做关于她的论文,四处收集她的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在杜拉斯走红国内书市的时候有心无心地赶了一个时髦。杜拉斯是个多产作家,八十二年里(1914—1996)写了六十多本书(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电影剧本),拍摄了十九部电影(包括四部短片),谈来谈去谈得最多的还是她自己。法国另一当代女作家埃莱娜·西苏这样说过:“对我而言,写作的故事一如生活的故事,似乎总是首先始于地狱,最初是始于自我(ego)的地狱,始于我们内在的原始而悠远的混沌,始于我们年轻时曾与之搏斗过的黑暗力量,我们也正是从那里长大成人。”在杜拉斯身上也一样,“她即文本”。 1914年4月4日(这样的日子,在江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杜拉斯出生在印度支那的嘉定,幼年丧父,不受母亲的宠爱,和小哥哥一起成长的寂寞童年没有色彩;之后有了湄公河上的渡轮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昏暗的格子间和失意的爱情。十八岁那年,杜拉斯回到法国,因为故事在印度支那的开始就不完整了,所以杜拉斯只能是特别的,有一种残缺的美,让人心痛。无法把整颗心包裹好交给丈夫收藏,杜拉斯和丈夫的好友生了儿子让·马斯科洛。她的故事里有的都是“情人”,只是情人。1975年《印度之歌》在冈城上映,观众见面会上,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六十二岁的女作家递上一本《毁灭吧,她说》。五年以后,这位比作家小了整整四十岁的大学生走进了杜拉斯的生活,从此再没有离开,这就是扬·安德烈亚,和她一起唱“玫瑰人生”,一起疯狂,一起吸烟,一起酗酒的最后的情人。怎么计算失去的,得到的,爱恨情愁,试问哪一滴眼泪是为别人,哪一滴眼泪又是为自己?“我无缘无故地哭,我对您说不出理由,就像有一种痛苦穿过我的全身,总需要有个人哭才行,那就是我。”(见《副领事》)杜拉斯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现代文明压抑得我们“哭不出来”,而她将堤坝推倒,让如潮水般涌来的心事宣泄在他人的面前。 行过了一个世纪,杜拉斯一直寻找的或许就是自己的归属罢,她的根在哪里?她最后都没有找到。印度支那和法国皆非故乡,她不属于任何地方,她只是从异地到他乡,就算买了几处舒适的房子,心灵依然无法栖息,永远在那艘岁月的渡轮上,不能靠岸。承受太多,日后所有的故事都带着最初故事的烙印,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永远都无法摆脱那一份痛苦和忧伤,因为当年失落在西贡的爱情再也没能拾捡回来,点点滴滴都只是旧日的痕迹,清晰也罢,模糊也罢。“内心的影子”纠缠着她,加尔各答是荒凉的,早晨的巴黎是荒凉的,世界是荒凉的,所以杜拉斯绝望。 爱如此,生活如此,写作也如此。 手擎一杯暗红色的波尔多红葡萄酒,世界于是倒映在里面,酣醉了,印度支那和法国重叠在一起,记忆之门洞开,话语像流水一般,只是多了一份酒的热度和疯狂。“我在酒精中写作”,杜拉斯在《物质生活》中坦白地承认道。是酒精催化了作家的欲望和灵感,激发了话语的自由和从容。正是在某个苍凉的夜晚,酒过三巡,而睡意迟迟不来,她于是开始了《情人》的写作,开始在烟灰和绝望中描绘“恶之花”的美丽。 在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之前,她常常在寂寞中写作、导演和生活,但杜拉斯就是杜拉斯,她要别人注意,于是所有的文学、电影,甚至社会新闻最终都无法忽视她:名声、出版和流言。就是皮肤老得和树皮一样了,她还会在孱弱的肩膀搭上大红色的披肩,手上戴几枚抢眼的戒指,或独自,或依偎着比儿子还年轻的最后的情人走在日落的沙滩。是的,她就是那种敢为天下先也想为天下先、能为天下先的女人,她不怕:玛格丽特·杜拉斯,《外面的世界II》,参见前注,第249页。 我不怕,不怕任何事,什么都不怕,不怕物,不怕神,不怕这些地方和这些广袤。但当是你的时候。当是你沿着墙、玻璃、大海走,摄像机跟着你,又离开你,为了换一个镜头再次捕捉到你。总是灰色的水边,沙子,风中的飞鸟,独自一人关在芒什海峡旅馆大厅冰冷的洞窟里,没有我,我害怕。 现在她再也不用害怕了,什么都碰触不到她,永远与否都不重要了。最后的情人扬·安德烈亚在去年出版的《杜拉斯......

  1. 信息
  2. 序 杜拉斯之季
  3. 再版序 “好好看看这朵花和你自己”
  4. 杜拉斯的东方情结
  5. 杜拉斯文本中的“东方幽灵”
  6. 从此,她成了作家杜拉斯
  7. “午夜”的游戏:《琴声如诉》
  8. 长别离,也是长相思
  9. 杜拉斯的电影情结
  10. 1984:《情人》现象
  11. 杜拉斯的新闻写作
  12. “先生,您打错电话了!”
  13. 我译《外面的世界Ⅱ》
  14. 无法拒绝,必然无法拒绝的杜拉斯
  15. 周末,主题杜拉斯
  16. 是杜拉斯让我结识……
  17. “十年后,我们仍在谈论杜拉斯”
  18. 玛格丽特·杜拉斯:游走于现实与神话之间
  19. 中国视角下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20. 外两篇
  21. 中国小脚
  22. 我所参与的《广岛之恋》的后期制作
  23. 附录
  24. 杜拉斯生平大事记
  25. 杜拉斯著作/电影列表
  26. 以杜拉斯之名
  27.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