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制作:如何做出一门好课_王达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达峰
内容节选
第4章充实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 做好课程外显的标题和框架,才能让用户关注到课程内在的内容。但是,对于一门爆款线上课而言,仅仅拥有一个好的标题和框架还远远不够,线上课程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一个外表俊美的人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但如果与之深入交谈时却发现他的思想浅薄、无趣,无疑会使其营造的形象受损。同样地,如果一门课程只有讨巧的标题和框架,却没有与之对应充实、有趣的内容,那么课程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情况还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这种徒有其表的课程往往会败坏用户的好感,最终致使做课者的核心粉丝群体逐步流失。 因此,保证优质的内容才是长久之计。在做课时,做课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且善于用多种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让“有趣的灵魂”俘获更多学习者的心。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框架里面填充高质量的内容,打造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 首先,我们会学习打造爆款课程内容的底层逻辑。 其次,通过4个“1”拆解法、汉堡包引导法、SCQA冲突点构建法3个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拆解”和“组装”,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填充课程内容的技巧。 最后,在基本功熟练的前提下,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课程内容变得更加高级。 4.1 爆款课程内容的底层逻辑 爆款课程内容是有“套路”可循的。这里的“套路”指的是好内容的常规特征和一套好用的模板。好的课程内容都具备3个特征: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具有一定的深度、案例充实。在本节中,我们来分析这些特征背后的逻辑。 好内容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好的课程内容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呢?好的线上课程的内容通常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正如一个人的大脑,既要有感性思维也要有理性思维。如果一个人遇到重大的问题时喜欢感情用事,那么他很可能无法判断孰是孰非;如果一个人对待事物只有理性而缺乏感性的关怀,那么他将冷酷无情,也难以受到别人的拥戴,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门线上课程的内容既需要有理性的部分,也需要有感性的部分,这样才能被更多的学习者接纳和订阅。根据内容的感性和理性的程度,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的类型分成4类,如图4-1所示。 图4-1 4种课程内容的类型 (1)“优质好课”。 从图4-1中可以看出,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课程被称为“优质好课”。“优质好课”正是做课者要追求的目标。正如一个人在生活中要追求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让他对事物有判断,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感性思维又能让他体验到美好的情感。 在一门线上课程中,理性的内容能让用户掌握知识和技能,感性的内容能让用户更好地吸收知识。理性的内容和感性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肥头大耳”型。 只有感性的填充,但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课程,我们称之为“肥头大耳”型课程。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课程:课程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你听完之后,能把课程里面的故事都记住,甚至有时候会随着老师的讲述而潸然泪下;但是,当你听完之后,却发现这门课程没有核心的观点,没有收获感。这种课程就是感情有余、理性不足的典型代表。一门好的线上课程并不仅仅是在讲故事去感动他人,而是要通过课程给予学习者货真价实的知识和经验。很多“成功学”的课程就属于这种“肥头大耳”型课程。尽管“成功学”能够告诉学习者很多道理,也会让他们热血澎湃,但它们却很少能够真正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做课者在设计线上课程内容时,要远离“成功学”。 (3)“骨瘦如柴”型。 如果一门课程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我们可以将这种课程称为“骨瘦如柴”型课程。 譬如,“中国新能源的理论研究”“元宇宙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学术型的理论研究课程就属于“骨瘦如柴”型课程。这类课程有很多干货,但是缺少感性的内容,这会让用户感到味同嚼蜡。很多学院派的学者和老师做出来的线上课程往往就会偏向这一类。 这些学者、老师研究的理论框架非常完整,但会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距离感。如果课程里面没有一些生活当中有趣的案例,就会造成课程的枯燥感,让人听了会昏昏欲睡。 (4)“空虚无聊”型。 既没有感性的部分,也没有理性的内容,我们称之为“空虚无聊”型课程。“空虚无聊”型课程,既没有生动的故事,也没有获得干货的收获感,注定无法吸引潜在的用户群体。 切勿追求没有深度的广度 深度和广度是课程内容的两个维度。一般来说,一门爆款线上课程不能同时兼备深度和广度。那么,做课者应该追求哪一个方向呢? 通常来说,做课者要适度放弃课程的广度,拥抱知识的深度。在十多年前,一个人能靠着一个励志故事征服一群人,从而获得一些粉丝。这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有限,当人们听到一个新的故事或概念时,他们的眼界会被讲故事的人打开,从而会认为讲述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而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让查询信息的难度变得很低,人们已经不再执着于追求知识的广度。一个人已......
- 信息
- 前言
- 做课实战篇
- 第1章 这是一个“人人为师”的时代
- 第2章 构思一个有吸引力的课程选题
- 第3章 设计一个令人一见倾心的课程框架
- 第4章 充实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
- 第5章 塑造强烈的课程对象感
- 第6章 探索原创课程的底层逻辑
- 运营实战篇
- 第7章 定位知识IP个人模型
- 第8章 课程短视频的内容构建模型
- 第9章 课程上架与系统对比分析
- 第10章 3种推广工具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策略
- 第11章 建立知识付费赛道核心模型
- 第12章 课程的录制、呈现与短视频剪辑